雜文的筆法
“貴族”究竟為何物?按照一般的理解,它是奴隸社會或封建社 會以及現代君主國家里統治階級的上層,享受特權。很顯然,它與我 們某些人小人得志后的自鳴得意和乞丐發跡后的一擲千金,絕對不是 一碼事。我們的某些暴發戶無論怎么說也絕對不在“貴族”之列。那 么,是什么原因使某些人有如此強烈的貴族心態呢?筆者以為,原因 不外乎有三。其一,這類人發跡過于容易。據介紹,在發達國家要造 就一個億萬富翁需要幾代人的艱苦努力,而在我國某些人暴富卻只用 幾年。可見,在競爭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改革開放初期,一部分先 富起來的人確實是靠了特殊的機遇。其二,這類人一般胸無大志。他 們暴富之后沒有想到抓住機遇再發展,更沒有想到自己富了帶動周圍 人共同致富,而是安于現狀。其三,這類人一般忽視精神生活的重要 性,把物質享受當作了人生唯一的追求,如同乞丐當了皇帝,只知道 一味向別人炫耀他吃得如何豐盛。
人,不僅僅是為物質而活著,他還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正是在 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僅提倡物質上的富足、富裕,而且提倡精神上的 高貴和人格上的完善。而那些只圖個人物質享樂不知高尚精神為何物 的人,并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光明日報》,1998年7月14日)
造名術記略
陳早春
名人,本來是林中的秀木,同行中的出類拔萃者,為普通大眾所 敬慕,不然,怎能稱得上“高山仰止”呢。但現今的不少名人,卻是 假造的古董,紙扎的花。在假冒偽劣商品充斥于市的今天,名人也不
乏假冒偽劣者。
拙劣的騙名者,一眼就可以看穿。比如冒充某政府首長,某校名 教授,某報名記者、某中央級劇團名導演、名演員的,屢屢見諸報 端。甚至還有冒充警察、解放軍、稅務稽查員的。所冒沒什么名氣, 但有權力,可見名、權、利是三位一體的。這類冒名行騙者,只是有 臉無皮,有膽無術,比起那些鼎鼎大名的造名者來,真是“小巫見大 巫” 了。而且這類騙名者,大抵還要冒著風險,他們很容易被人識 破,遭受唾罵,有的還難免螺紲之災。
比起他們來,造名有術者卻要高明得多了。其術深具智慧和謀 略,計謀于斗室之內,行之于千里之外,雖然表現得千姿百態、花樣 翻新卻嚴絲密縫不露痕跡。他們的命運也相當幸運,至少是在他有生 之年,或因名得利、得勢,或受萬民景仰,或被請進廟堂、殿堂,甚 至還可載入史冊,名揚四海,遠播千秋。
造名術雖有多種多樣,但用得最多也最有效的,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日“靠”。“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是明明白白的一種 靠法;“朝中有人好做官”,也屬于這一法。人除了父母、朋友外,還 有太太、千金、大姑子、小姨子,也是可以靠的,即所謂裙帶關系 也。這些靠法,古已有之,淵源有自,不足為怪,也不用多談。時代 在進步,人也越來越聰明。現在不僅靠古法,還有新人新法可靠,如 靠奸商、靠掮客是也。僅舉文壇為例。你不會寫文章而想成大作家 嗎?有法!雇一個小文書,口授一點經過編造的離奇經歷,特別是床 第或野合的感受,帶著濃濃的“色”,交給掮客去書稿競賣會上拍賣, 再請幾個大款、大腕去當“托兒”,將標價抬得高高的,于是搞出版 的奸商們蜂擁而上,幾經討價還價,百萬、幾百萬成交了。于是這就 成了報刊頭版頭條的社會新聞,輿論爭相報道。大作還未出版,名作 家的交椅就已坐定了。據說還有拍賣書稿題目的,書稿呢,對不起, 誰屑于伏案爬格子呢!再比如從未畫過畫要想當大畫家也不難,胡亂 涂鴉幾筆,注明x派杰作,給掮客塞把錢,交給古董文物店,標價幾 十萬。無人問津怎么辦?這“畫家”坦然答日:“我不賣畫,是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