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紅旗手事跡材料
聰明能干的她常常細致地觀察每頭牛犢的動態,很快總結了一套先進的工作經驗,犢牛飼養要做到三定即定時、定量、定溫,三化即飼料多樣化、精料煮沸促消化、麥芽糖化補充維生素。她還能從觀察犢牛的糞便,了解每頭犢牛的健康狀況。19xx年她在飼養xx余頭牛犢和70口豬的任務的同時,主動承擔了生病犢牛的護理工作,不分晝夜地照顧病犢,患病的牛犢不能吃食了,她就想辦法使用小勺一下一下地給牛犢喂奶,在她如同愛護嬰兒般的精心護理下,生病的犢牛一個一個漸漸地恢復了健康,群眾都由衷地豎起了拇指,稱贊她是牛犢的“保姆”。
身先士卒——模范帶動首創全局千天不死犢牛記錄
19xx年9月國營乳牛場成立,畜牧業生產形勢比較好,所在的牧業隊,擔負著繁育良種牛的重任,為了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在黨的號召下,工作在牧業戰線的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涌現出大批的勞動積極分子,表現尤為突出,x年她被評選為呼盟農牧場管理局生產積極分子,同時被評為xx自治區級勞動模范,同年x月,作為正式代表,她參加了全國農業水利系統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見到了可親可敬的毛澤東主席,這讓她更加勤奮的工作。
19xx年,由于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主人翁精神,組織上任名她擔任犢牛組組長。19xx年,因為工作出色,她被任命為生產隊牧業隊長兼任犢牛組組長,擔任生產隊的領導之后,她不居功自傲,仍勤勤懇懇地工作在生產一線上,并處處以身作則。經她手飼養的牛犢成活率高,長得又壯。她親手飼養的93號犢牛x個月齡重達.x公斤,平均日增重克。雖為領導,她仍堅持工作在生產一線,一個人完成x個人的工作量,飼喂犢牛多頭,大、小豬x多口,還負責照料生病的犢牛。這一年她被評為額爾古納右旗模范團員,成為全牧管局畜牧戰線的標兵。
建隊初期,也就是19xx年,犢牛成活率僅為.4%,之后的幾年隨著管理和飼養經驗的提高,犢牛的繁殖成活率和成活率也逐年提高,1956年犢牛成活率提高到.x%,19xx年牛犢成活率為.x%,19xx年牛犢成活率提高到了.x%, 19xx年牛犢成活率為.7%,到xx年以后牛犢成活率提高到了%。從1960年2月21日到xx年xx月xx日,帶領生產隊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和牛犢組全體組員,共同創造了1392天不死牛犢的全局記錄。
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凝結著和犢牛組三姐妹及全組職工的心血和汗水。千天不死犢牛的口號,并不是一開始就提出的,起初大家只有一個心愿,就是保證犢牛每年100%的成活率,慶祝了一周年、五百天不死犢牛后,在慶祝七百天不死犢牛的時候才明確提出了為一千天不死犢牛而奮斗的口號,口號已提出,職工群眾的干勁更足了,特別是帶領的犢牛組三姐妹。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生產隊開展了百日大競賽、做一件好事運動等競賽活動,十天一記工,一月一評比。在為一千天不死犢牛而奮斗過程中,在影響和帶動下,犢牛三姐妹表現尤為突出,19x年,她們除了擔任飼養犢牛工作,還承擔了牛奶加工、放犢牛和犢牛接產工作,三個人完成了五個人的工作,節約600個工作日。為了給奶牛提供多汁飼料,1962年她們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種了八畝甘藍,收獲四萬多斤。
在千天記錄的最后一百天里,大家遭遇了不少難關,三姐妹中盛金花飼養的二段頭犢牛中%患上了拉稀病,除了配合獸醫治療,還為犢牛尋找更舒適的棚舍,代用的犢牛舍找了十幾處都覺得不妥,最后男職工們把自己的宿舍讓給了犢牛。犢牛一個個恢復了健康,只有一號犢牛嚴重的不吃東西爬不起來,急的到衛生院找人用抗菌素,盛金花守護了七天七夜,病犢終于死里逃生;農歷臘月二十九,人們都紛紛忙著過春節,劉新芳白天喂牛拉草,晚上還堅持守護生病的犢牛;張德英為了養活早產32天的犢牛,不分晝夜精心護理照料;懷著八個月的身孕,騎馬尋找丟失的犢牛到深夜;為了在大風雪來臨之前,為犢牛建一幢新的牛舍,帶領牧業隊職工利用休息時間奮戰兩個月…….而這只是千天記錄最后一百天里許多事情中的幾個片段。
天,頭牛犢全活全壯,這是牧場的首創記錄,也開創了全局第一個千天不死一頭牛犢的記錄。
無私奉獻——真情付出贏得尊重收獲贊譽
工作中她巾幗不讓須眉,生活中她是愛人的賢內助,丈夫劉鳳亭是場里難得的高才生,專心于牛、馬的選育工作,常年在工作在七卡生產隊,就連逢年過節都很少回家,無暇顧及家庭, 她從不拖他的后退,就在她懷孕身體不靈便的時候,仍然照常上班和操持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