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情緒心理輔導策劃
3)變動壓力源是由于生活中發生重大變動而導致的壓力感。這可能包括搬家、找到新工作、與情人住到一起或是有了孩子。
4)化學壓力源可以是被濫用的任何藥物,例如酒精、尼古丁、咖啡因或鎮靜劑。
5)工作壓力源是由工作場所的職責履行壓力引起的。如果您在家中辦公,則此壓力源也可以來自家中,包括最后期限將至、老板反復無常或家人不斷打擾等。
6)身體壓力源是指使身體負擔過重的情況,例如長時間工作而不睡覺、讓自己遠離健康食物或成天保持站姿。這種壓力源也可能是懷孕、經前綜合癥或鍛煉太少等。
7)疾病壓力源是長期或短期健康問題的產物。它可能導致情緒壓力(例如,使您無法下床行走),也可能由情緒壓力觸發(例如皰疹發作),甚至因情緒壓力而惡化(例如偏頭痛)。
8)環境壓力源包括噪音、污染、空間不足、過熱或過冷等。
三)情緒abc理論
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即癥狀(consequences),艾利斯認為并非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癥狀c,a與c之間還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個中介因素是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認為人極少能夠純粹客觀地知覺經驗a,總是帶著或根據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價值觀、意愿、欲求、動機、偏好等來經驗a。因此,對a的經驗總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同樣的a在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信念有差別即b不同。換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個人對刺激情境的認知解釋和評價才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
四)情緒abc療法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滲發性事件a;
第二,詢問對方對這一事件的感覺和對a的反應,即找出c;
第三,詢問對方為什么會體驗到恐懼、憤怒等情況,即由不適當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著手,找出其潛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對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將不合理的信念作為b列出來。而在此過程中,要采用各個擊破的原則,一個個去找,不能指望一錘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辯論中積極提問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動思維。在合理情緒療法中,所應用的辯論的方法和蘇格拉底式的辯論同出一轍。
十、【團體評估方法】
項目一:領導者自我總結
項目二:觀察員的觀察記錄
項目三:團體成員反饋單
十一、【團體方案】
單 元 單元目標
活動流程及內容
第一 天 1、小組成員相互認識并初步了解
2、組員對小組的基本情況更明確
3、建立團體及團隊規章
4、初步了解情緒的分類 1、“無家可歸”【熱身】
2、“小組的誕生”
3、“我的小天使“
4、“鏡中人” 第二天
1、增進組員間的信任與親密感
2、加強團體合作,增強團體凝聚力
3、認識情緒壓力的危害
4、尋找自己的壓力源 1、“縮小包圍圈”【熱身】
2、 “你演我猜”
3、“三心兩意”
4、 煩惱回收站 第三 天 1、使成員感受壓迫感及被壓力控制的狀態。
2、體驗輕度壓力帶來的好處,意識到人可以控制與管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