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情緒心理輔導策劃
2、先簡單介紹情緒abc理論以及如何分析事件
3、詢問有沒有人主動分享并分析煩心事[如果沒有就改為抽簽形式]
4、其他成員一齊分析,并發表自己的意見
5、如果煩心事得到解決,組員一齊喊:煩惱煩惱飛走了
情緒abc理論
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即癥狀(consequences),艾利斯認為并非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癥狀c,a與c之間還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個中介因素是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認為人極少能夠純粹客觀地知覺經驗a,總是帶著或根據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價值觀、意愿、欲求、動機、偏好等來經驗a。因此,對a的經驗總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同樣的a在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信念有差別即b不同。換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個人對刺激情境的認知解釋和評價才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
情緒abc療法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滲發性事件a;
第二,詢問對方對這一事件的感覺和對a的反應,即找出c;
第三,詢問對方為什么會體驗到恐懼、憤怒等情況,即由不適當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著手,找出其潛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對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將不合理的信念作為b列出來。而在此過程中,要采用各個擊破的原則,一個個去找,不能指望一錘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辯論中積極提問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動思維。在合理情緒療法中,所應用的辯論的方法和蘇格拉底式的辯論同出一轍。 思考與討論 1、能清楚理解情緒abc理論嗎?了解情緒(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嗎?
2、在分析自己的煩心事過程,有沒有特別的感悟?
3、我們如何將這種方法擴散到更多的事件中呢? 活動小結 非常感謝各位組員的分享.相信大家運用這個理論去分析自己的煩心事或者壓力事件的時候,都有不少的感悟.但是除了我們寫在上面的事件外,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其實我們都可以這樣去分析,因為情緒是時刻陪伴我們的,為了能夠管理情緒壓力,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去了解每一種激烈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從而思考自己的方式或者做法是否有改善的地方.做情緒的主人,壓力我們可以控制. 【第二天總結:剛剛聽到小組的總結:做情緒的主人,壓力我們可以控制.這句話總結得很好.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對壓力以及壓力源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對于壓力的利與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從而讓我們產生情緒壓力的呢?通過今天的活動,各位成員收獲了多少呢?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學到的技巧與方法應用到生活中,讓我們下一周我們再共同探討回去之后你是如何與負面情緒作斗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