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的名詞解釋
然而,學習對個體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種動物之間的差異很大。越高等的動物,生活的方式越復雜,本能行為的作用也越小,學習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動物中,習得的行為很少,獲得的速度也很慢,學習對其生活可以說不起什么作用。例如原生動物剛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動作就已出現了,后天所需要的反應也已大都具備。它們學習的能力很低,保持經驗的時間也很短,因而學習的結果對它們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
人是最高等的動物,生活方式極為復雜,固定不變的本能行為最少。人類行為的絕大部分是后天習得的,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類嬰兒與初生的動物相比,相對來說,獨立能力低,天生的適應能力也低。可以說,離開父母的養育,嬰兒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類卻有動物不可比擬的學習能力,可以迅速而廣泛地通過學習適應環境。如,種植谷物,獲取糧食,靠的是學習;戰勝毒蛇猛獸等天敵,對付可怕的瘟疫,以免于被消滅,靠的也是學習。總起來看,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如獅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處于劣勢,人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靠的是學習。國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學習就滅亡”。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著名的研究報告,題為《學會生存》,就把學習同生存直接聯系在一起,可見學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能保持大腦的活躍
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使老人們保持健康、靈活大腦的關鍵,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專家們表示,保持閱讀,能讓患上老年癡呆癥和血管性癡呆的風險降低46%。通過營造一個讓大腦細胞復雜互動的環境,可以幫助保持大腦的活躍。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大腦細胞庫能得到伸展。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個不太正確的觀點。因為也有研究表明,學習時產生的壓力,會降低你的記憶儲存和讓你的信息遺失。所以,不要讓自己在學習時,有太大壓力。科學家們相信,對大腦而言,最好的學習形式應該“適度”的復雜,學習內容多種多樣,頻繁而又有趣。
但僅僅是學術層面的學習并不能讓大腦的方方面面都活躍起來,將社交融入學習環境也是維護大腦健康的方式。
大腦細胞的數量不會在人變老后減少,一個人25歲時的大腦細胞數量和65歲時的數量差不多。但細胞惡化和缺乏使用有一定關聯。因此,終生堅持學習對大腦而言是很重要的。你總是希望大腦細胞庫隨時保持滿額的狀態。即使你已經超過五十歲,也不要停止學習的夢想。
一直想成為藝術家?那就為你的大腦注入藝術相關的知識吧。這也許還能讓你活得更長久。老年病學專家說,那些堅持參與藝術及工藝品學習的人,比那些總是呆在老人院的人更能保持自身的才能。
學習的選擇是無限的。在你所在的地區,總有專門開展成人教育的大學或學院可供選擇。曾經想過學一門新的語言嗎?或者想要嘗試一下最新的狂熱舞蹈?給你的大腦來一點刺激吧。如果你不能進到大學中去,閱讀,就是專家們認同的可以保持大腦靈活的最佳方式。
活到老學到老還是過一日算一日?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促進人的成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生理和心理會逐漸成熟。但成熟并不是完全脫離環境和學習影響的純自然過程。學習對成熟的影響作用,首先得到了動物心理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