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質量評估現場考察培訓會講話提綱
五是學校文化建設是不是有序開展?(所以,一方面,我們以前質量評估指標中,始終強調學校要有標識,要有校歌、校徽、校訓、校刊、校旗、校樹、校花、校色等,今年,我們開始搞校園文化建設系列評比活動,上半年搞了標識,下半年,我們搞校歌。另一方面,我們每年,搞一次“學校十件大事”評選,推動我們學校總結工作、反思實踐,同時,也通過教師、學生、社會的參與,增強學校的影響力、凝聚力,以及學校文化的輻射力。)
六是學校制度建設是不是走向完善?一方面我們考察學校各項工作是不是都走向規范,是不是依章辦事、依法辦事;另一方面,創新制度建設,引導將優秀管理舉措、優秀的活動制度化,乃至逐漸將零碎活動走向課程化。
3.堅持客觀性評價。評估工作引導學校管理走向規范化渠道。評估指標修訂了10次,評估工作歷經25年,評估細則以及評估工作逐漸走向客觀化、科學化。質量評估主要是測量學校:一是不該做的有沒有做,辦學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主要通過一票否決、配置高權重指標來實施監控;二是該做的有沒有做,有沒有做到位,有沒有做出成效?10輪輪修改、25輪評估,都盡量減少主觀臆斷,強調其客觀性;盡管有些指標是定性的,但是,一般都有一些落腳點。--------所以,評估時,主要考察這些落腳點是不是實在。
另外,我們為了增強評價的客觀性,通過資料審查、現場考察之外,按照局領導要求,我們逐步引進了這樣幾個辦法:一是自我評價(讓學校對照細則,分享進行反思自評,分項概述達成情況、分項打分),局對自我評價情況,進行評價;二是其他科室評價(每年都有一張表,各教育局各有關科室打分,前幾年,每年都有“材料評審”通過、“現場考察”通過,而“其它科室評價”不通過的),三是過程評價,不僅考察最終結果如何,還參考平時局里隨機巡查的情況,隨機巡查情況不好的,我們還是要掛鉤的。
【另外,今后的隨機巡查,我們不僅僅是看校園管理,可能更要設計內涵建設情況:局里初步研究討論,要進一步組建“研究小組”,通過專題研究的形式,強化內涵發展的研究(以前搞過,掛鉤聯系活動,另外也有專題研究聯盟,請實小、明道附小、附小、特校牽頭研究學生發展評價、陽光體育等課題,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今后研究課題更加指向內行發展,指向發展的核心領域,更加強調研究的制度化、交流的常態化)惰性問題】
第二點說明是:一如既往的高目標追求(追求卓越)
這次評估,教育局研究決定,恢復“現代化小學”這個質量層級。
多少年來,我們的通過質量評估,了解學校的辦學現狀、辦學實績,進而給每所學校形成一個評估結論,這個評估結論,也就是辦學的質量等級。
對于等級的設定,我們經歷這樣幾個階段:
一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設三級:質量優等、~ 較高(良好)、~ 合格----
二是90年代末期,曾設五級: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
三是90年代末期,曾設二級六等;一級是優等級,分三等:現代化小學、示范實驗小學、質量優秀小學,二級是兩等:設良好(較高)、合格。----
四是本世紀初近XX年間:回歸原來的三級。
五是近年來,設為四級:素質教育示范小學、素質教育優秀小學、素質教育先進小學,良好級,====
六是今年,設為五級:在原來四級的基礎上恢復設置“現代化小學”。
無論是設定多少層級,其主要目的,是要大家按照規律辦事,把學校辦好、辦出成效、辦出特色,追求辦學的高標準、高要求。都是想激勵各區鎮、各學校要追求卓越。
應該說,恢復“現代化小學”這一目標層級的設定,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也是各級政府的提出的奮斗目標:
一是,省政府的號召:今年修訂指標體系,恢復現代化層級,主要是鑒于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這是我們學校今后建設與發展的方向性目標,到2017年,我縣通過現代化縣驗收評估。
二是,市政府的推動:上半年,南通市政府提出教育現代化時間表,到2018年所轄縣(市、區)全部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建設評估認定,建成教育現代化示范區驗收;最近,南通市教育發布實施意見,所有小學到2017年都要達到現代化標準,明年XX年要有60%達成、2017年要有80%達成、2018年所有學校都要達成,市教育局準備啟動評估機制,評估驗收現代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