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舒曼文化合流理論的反思與建構
例如,“社會距離”缺乏客觀的測量手段。因為文化合流理論沒有規定一個可以衡量社會距離及各社會因素的可信尺度,圍繞該理論所進行的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往往大相徑庭,甚至互相矛盾。研究發現,社會距離與第二語言獲得水平之間聯系緊密,舒曼模式理論中所列出的社會因素中絕大部分與第二語言獲得水平成負相關。按所起作用大小順序排列,這些因素分別是:社團的態度、社會階級、凝聚性、打算居留時限、第二語言社團規模、社團的封閉性、對地位的感覺。但也有一些研究得出的結論與舒曼的理論相互沖突。有的研究發現,在社會距離較大時,心理距離與高水平的獲得相關,也有的研究發現社會距離與獲得發展沒有關系。可見由于沒有一個可靠的標準,文化合流理論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效果檢驗就顯得不夠客觀。
的確,注重語言學習的外部和主體因素從而帶來的文化上的歸屬很重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學習語言的生理因素并非是無足輕重的,因為它并不能解釋為何一個懵懂的兒童,沒有文化歸屬感,沒有心理恐懼感,卻能迅速有效地學習一門外語。在這一點上,文化合流理論似乎過于實用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