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翼城縣低碳旅游及其發展策略研究
(2)太后故里觀光區。該區依托唐興鎮與南梁鎮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城內木、石牌坊,元代舞樓,關帝廟,金代鐵鐘等人文資源。構建孝定太后故里古韻風情觀光區。
(3)介湖古代文明觀光旅游區。介湖又名小河口水庫,建成于1959年,庫區面積為153.41萬m2,是翼城縣的第一大水庫。
依托小河口水庫、棗園新石器文化遺址、冶南漢代冶煉遺址、南捍古堡民宅、南捍東岳廟、晉國古都堯都村等,推出唐堯古都、水上樂園、民俗風情園、漢代冶煉工業區四大區域產品。
(4)晉國文化展示區。主要以介子推遺跡、曲村晉侯車馬坑遺址、晉國古都遺跡、灤池、翔山、千年銀杏等資源為主,構建晉文化旅游展示區。
(5)佛爺山風景名勝區。佛爺山位于翼城縣東部30km處,東部有尖山和遼河寨,西部有娘娘嶺和張馬河,佛爺山上森林茂密,覆蓋面積達80%以上,自然風景十分優美。另外東側60多年前抗擊日軍的東塢嶺抗日伏擊戰舊址,可構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2.2“三條精品旅游線”
“三條精品旅游線”是以縣城為中心,以人文景點為支撐形成的三條精品旅游線路。其中,南線:縣城一城內木、石牌坊一翔山一四圣宮—歷山風景旅游區;東線:縣城—介湖—佛爺山名勝風景區;西線:縣城—古綿山名勝旅游區一天馬曲村晉文化展示區。
3.2.3“一個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在縣城建立旅游集散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如:景區介紹、旅游景區影視播放、低碳旅游宣傳冊發放等,切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需求。
4、翼城低碳旅游發展現狀與問題
雖然翼城縣低碳旅游資源多,但是發展旅游業起步較晚,可以說現在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甚少。目前翼城縣低碳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缺乏低碳旅游意識和社會責任。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對于低碳旅游對旅游業的重要性以及低碳旅游的社會責任性,人們都還缺乏深刻的認識。翼城縣現有的旅游資源,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在積極開發的同時,往往忽視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尤其是旅游資源的開發者、經營者和當地群眾缺乏資源保護的觀念,不能把開發與保護并重的思路融入到旅游的過程當中,阻礙了低碳旅游的發展。
(2)旅游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目前,翼城縣的生態環境狀況很不樂觀。翼城縣大多為山區,溝壑縱橫,地形破碎,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無計劃的開采和工業污染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違背了低碳旅游所推行的低能耗低消費的理念;綠化環境工作不到位,處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設施不健全,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廢水給低碳旅游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3)專業人才緊缺,行業組織不健全。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是發展翼城縣低碳旅游業的第一要素。翼城縣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緊缺,初步成立的旅行社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模式,經濟管理缺乏規范性,嚴重制約著各個部門的統一發展。
(4)景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善。翼城縣各景區之間的交通網絡還沒有形成,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難以滿足旅游者對游覽景區的需求。要想把低碳旅游業做好做強,交通網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交通不便嚴重制約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翼城縣大部分景區缺乏系統規劃和開發,景區的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景區內的道路交通開發尚未到位,旅游接待設施中的賓館、酒店嚴重不足,環保設施急需完善。
(5)旅游產品開發滯后、缺乏深度開發。目前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旅游產品基本停留在粗放型開發的初期,創新性差,不能充分展示翼城山水的神韻、歷史人文資源的內涵和民俗風情的魅力;旅游活動項目單一,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六要素尚不健全,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陳列化、靜態觀賞階段,接待參與程度極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難以滿足當今低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
以上是翼城縣低碳旅游及其發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