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畢業論文大全:如何提高企業執行力
【摘 要】如何提高企業執行力?這是一個關系國有企業能否有效實施發展戰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課題。為此,必須深入分析企業執行力弱化的主客觀原因,抓住切實提高領導層執行力這個關鍵環節,才能有效促進和帶動全員干部職工執行力的提高。
【關鍵詞】執行力;原因分析;關鍵;目的
提高執行力是一個復雜、長期和艱苦的過程。國內外的眾多研究表明,執行力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進入 21 世紀后,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執行力的高低強弱,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地區、一個企業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執行力已意味著競爭力和發展力。
一、執行力不強的原因分析
目前,執行力不強是不少企業的通病。許多問題往往不是出在政策上、理論上,而是出在執行力上:執行走偏,執行力從上至下的逐層遞減。
(一)執行力不強的一般原因。概括地說,執行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三個“度”上:一是高度。決策方案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標準漸漸降低,甚至完全走樣,越到后面離原定的標準越遠;二是速度。計劃在執行過程當中經常延誤,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計劃的執行;三是力度。制定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力度越來越小,許多工作做得虎頭蛇尾,沒有成效。
(二)執行力不強的具體原因。一是缺乏責任心。有少數干部 職 工 缺 乏 責 任 心 , 存 在 著 “ 浮 ”、“ 懶 ”、“ 散 ”、“ 粗 ”、“虛”等方面的問題,形勢變化了仍舊我行我素,任務明確了仍舊等待觀望,工作部署了仍舊無動于衷,在非常時期仍舊按部就班;在關鍵時刻不能經受考驗,面對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大局,無所作為、消極不為甚至是胡亂作為;二是缺乏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不能自覺地貫徹上級要求,而是隨心所欲、各取所需,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還有的愛找借口推卸責任。出了問題怪下屬、怪環境、怪條件差,唯獨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三是制度不完善。某些制度與實際脫節,又不能根據形勢發展及時修訂完善,在執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建設上,存在著朝令夕改的現象,有些辦法沒有經過充分論證,缺乏針對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相互矛盾,結果導致政策變換頻繁,連續性不夠,剛性不足;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摻雜較多的人為因素,盲目性、隨意性很強,制度形同虛設;四是機制不健全。在工作安排上只有形式上的要求,沒有實質上的檢查和獎懲,抓落實僅僅停留在以文件落實文件、就會議落實會議上,致使工作力度越來越小,如此等等。
二、提高全員執行力是目的
作為一個業務量大、隊伍分散、員工數以萬計的大型國有企業,提高全體干部員工的執行力是管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大事。那么,如何提高全員執行力呢?
(一)提高執行力,增強責任心是前提。執行力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工作態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動力,需要用心去做事。
作為企業的干部職工,有沒有責任心,是衡量其合格不合格、稱職不稱職的首要標準。因為,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沒有不承擔責任的工作,更沒有不承擔工作責任的工作者。有了責任心,精力就會集中在發展上,干工作就會熱心、用心、盡心,就會精益求精。
(二)提高執行力,完善制度是保障。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看,要進一步加快制度建設,就要從選人用人制度、薪酬體系、業績考核制度、獎懲制度、授權制度等各個環節入手,借鑒其他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的經驗,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訂和完善工作。用制度來體現清晰、有效、簡潔的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崗位職責、考核標準,進而規范執行力的標準,用制度來克服責權利不對等、信息流通不暢、職責不清、業務推諉扯皮等影響執行力的因素。
(三)提高執行力,健全機制是關鍵。提高執行力,只靠自覺性是不行的,還要有健全的執行機制,形成規范、持久的執行力。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是提高執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過科學設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目標,不斷完善考核的程序、標準、辦法,強化經常性的監督,加強過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學民主的目標化決策機制、責任制衡的剛性化執行機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監督機制、獎懲兌現的導向化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四位一體的目標績效管理體系。通過嚴格的、科學的、系統的目標績效管理,將任務目標分解為多個層次,將目標融入各部門甚至是各崗位的工作職責中,將崗位職責細化、立體化,使每個目標層次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責任人、有時限、有督促檢查、有考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