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典籍中的休閑體育文學范文
在春秋戰國時期,風起云涌的年代,老子便是其中杰出的人物之一。眾所周知,他開立了道家思想的先河,且秉持著“無為而化”的觀點,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古代文學典籍中的休閑體育。
久而久之他對休閑體育的思想與此觀點一致!洞髮W》代表著儒家著名的思想,其中記載的“小人閑居為不善”,意圖是想說明人不能出現空閑的時候,空閑的時間多了皆有可能做出壞事。雖然話中指出的是“小人”,但是另一種意味便是品德高尚的人若是得空的時間長了,也可能做出不好的事情,更不用說休閑體育了。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存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老子并不反對休閑,并且翻閱相關的記載可知,老子比較熱愛休閑運動,曾也參與過休閑活動,由此可知老子對休閑保持贊同的態度。
古代時候,王公大臣以及社會上有身份、地位的人士會進行狩獵,這種行為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自己,緩解工作壓力,以便能夠具備更好的心態與狀態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中,所以狩獵也是一種休閑行為。老子在體驗休閑過程中曾發表過“馳騁田獵心發狂”的肺腑之言,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在狩獵過程中能夠擁有“發狂”的心態,可見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悅。
莊子對休閑的理解與養生之道聯系得較為緊密。莊子曰:“形若槁木,心如死灰。”是說在休閑中要想達到休閑養生的效果,應保持休閑淡然的心態與集中的注意力,以便造就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著作《逍遙游》的取名,最能直接反映出他的休閑思想。
孔子為我國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寶,其中《禮記・樂紀》中相關記載指出文中大部分都是在談論音樂,但是在古代,舞蹈、音樂、體育等藝術性質的文娛活動,在開展時都是緊密聯系的?鬃拥睦碚撝斜砻髦挥袑⒁魳贰⑽璧、體育等進行有效結合,才能使人們得到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感受。
孔子發表的“逝者如斯夫”的詩句,便是行走在江邊,放眼觀望眼前的一片江水之后有感而發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便是孔子曾將學生帶往郊外進行踏春,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體驗戶外運動所帶來的輕松愉悅之意,從而尋求歡樂恬靜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