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改善人居環境
三、 明確目標,開展房屋綜合整治,營造整潔安寧的居住環境。
歷年來,開展房屋綜合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居民對居住小區環境的改善,表現出了極大的歡迎,為此,2005年房屋綜合整治工作要在已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切切實實將這件為民辦實事的好事做好。
1、 認真梳理,制定計劃。
要在深入小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聽取廣大市民和社會各方對居住物業管理的意見,認真梳理各類歷史遺留的險、漏、堵、水、電等“老大難”問題,合理編制整治計劃,集中力量開展整治,切實解決物業管理方面的“急、難、愁”問題。2005年房屋綜合整治的重點為:著重開展大樓整修,以電梯改造更新、墻面脫落、消防設施老化、管道堵塞等項目,明年整治58幢,計69萬平方米;舊公房小區整修,以屋面墻面滲漏、路面損壞、上下水管道堵塞、綠化缺損、門衛、車棚整修等項目為整治目標,突出小區的單項目整治,明年共整治48個小區,計110萬平方米。
2、 各方籌措,落實資金。
舊住宅小區的房屋整治資金,以業主維修基金和物業租金籌措為主,市房地局整治資金、街道(鎮)社區創建資金、建設單位資金等作相應補貼,原則上區政府凈歸集款不作補貼;大樓房屋整治資金需求量大,資金籌措推行“六個一點”原則,即在上述五方共同籌集的基礎上,區政府凈歸集款再給予一定的補貼。
3、 落實責任,鞏固成果。
房屋綜合整治后,小區的各項管理措施要及時跟上。要督促物業管理企業抓好基礎設施的日常管理,要維護小區的整體環境,特別要防止違章搭建的“回潮”。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委員會要攜手共建文明小區、創優小區、安全小區,使綜合整治成果在日常管理中加強和提升。
四、 強化機制,突出長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
1、 運用市場機制,建立舒適型小區的長效管理。
商品住宅小區要嚴格履行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約定,突出保修、保安、保潔、保綠的服務特色,注重管理的效果性,體現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服務質量的評價體系,要以業主的滿意度為標準,建立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互相監督機制。物業管理企業的選聘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采取招投標的方式,建立優勝劣汰,擇優選聘的競爭機制。商品住宅小區要在物業管理法規的范圍內,通過市場調節,建立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
2、 運用指導、協調機制,建立改善型小區的長效管理。
舊售后房小區和動遷房小區要積極推進“一體化”管理,切實做好保修、保安、保潔、保綠等基本服務工作。服務要求上,做到維修及時、保安保潔盡責、綠化養護到位、收費規范。房地辦事處要會同街道(鎮)積極協調多家管理,引導業主大會在聽取業主意見基礎上,選聘一家物業管理企業管理,使小區物業管理開展規范有序。在小區管理層面要注重發揮“四位一體”作用,運用“四位一體”管理機制,切實解決小區中的難點、熱點問題。
3、 通過宣傳、引導,逐步推進保障型小區的規范管理。
無人管理房屋在綜合整治以后,落實了物業管理企業托管,但由于業主付費服務的觀念尚未轉變,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又無法組建,因此物業管理以維持日常維修為主開展。為此,要充分發揮“兩級政府,三級管理”中街道(鎮)的綜合協調作用,通過居民的自治組織――居委會牽頭,會同房地辦,組織居民實行自我管理,將小區的維修、清潔、保安、綠化等分項委托專業部門實行有償代管。同時,社區和房地辦積極動員居民,實施有限產權房屋接軌,解繳房屋維修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幫助組建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然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落實物業管理,使無人管理房屋物業管理逐步向規范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