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二)國內經濟形勢
1、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一直面臨著增長動力不足的困難。經過多年的努力,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有利于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逐步成熟起來,內需特別是投資需求,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去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率高達9.9%,預示著新的一輪宏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時期的到來。雖然遭到了“非典”的嚴重襲擊,去年全年經濟增長率仍然達到9.1%,gdp總量達到11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排在世界第6位。我國經濟之所以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1)我國經濟正處于一個高速增長期。權威機構研究表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少有的“三大周期”重疊。一是中國制造----國際投資與出口周期,進一步促進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城市化---投資與消費周期,以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催生的投資動力將不斷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三是新興消費品---消費周期,以汽車、住房、通訊產品為主導的一批新興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三大周期重疊,同時作用于我國經濟,必然會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步入高速增長期,而且這種增長是市場自身驅動形成的具有長期的持續性。
。2)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從經濟總量上看,我國經濟總量雖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gdp僅為1000美元,在世界排位是140位左右。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較高,美國在70%以上,英法德日等國均在60%以上,而我國只有33%左右,增長空間較大。
。3)市場活力對經濟的推動會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出現轉型,形成了政府主導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的新格局。民間投資將明顯加快,住房、汽車、通訊、旅游等消費熱點將持續升溫。
。4)經濟增長的體制條件進一步改善。隨著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逐步落實,改革將邁出新的實質性步伐,非公經濟將煥發更大生機。
(5)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作用會進一步顯現。我國入世將從摸索期進入適應期,與國際經濟融合、接軌的步伐加快,從而加速世界制造業中心向中國的轉移。
所以說在今后幾年,我國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2、中國吸引外資正進入一個新階段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政府按國際規則修改一系列法規,為外資更好地進入中國提供了方便。最近商務部將出臺八項投資新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吸收外資法律法規體系,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統一性,提高政策透明度。二是正確引導外資投向,優化外資投資結構。三是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開展技術創新。四是有步驟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五是積極吸收外資參與中國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六是繼續落實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的政策。七是積極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擴大出口,發展國內配套產業。八是積極探索以購并方式吸收外資、拓寬外商投資的方式。
要求達到外資與國內經濟發展實現“四個結合”。即:(1)吸收外資與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效益相結合;(2)與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相結合;(3)與擴大出口、發展開放型經濟相結合;(4)與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相結合。
目前,外資已經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數據顯示,2002年,在全球投資銳減的情況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527億美元,居全球首位。2003年繼續在受“非典”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實際利用外資仍然達到535億元,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