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4、2004年全市經濟發展將進一步加快。2004年是我市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的起始之年,發展速度將更快。主要原因是:
一是2003年我市圓滿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目標。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持續、快速增長階段,工業化進程將明顯提速,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升級,居民生活水平開始進入富裕型階段。
二是五大戰略舉措已全面啟動,隨著各項建設的全面展開,對經濟增長的巨大促進作用會繼續顯現。以汽車、信息通信產品和住房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熱點已經形成,對經濟發展正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新一輪對外開發的高潮已經來臨。我市作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對外開放的基礎,濱海新區開發的龍頭地位已經形成,港口的集散功能、開發區的加工制造功能、保稅區的自由貿易功能都將得到充分發揮。市里正在制定我市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意見,根據意見精神,我市到2007年直接利用外資將保持年均30%的增長速度,外貿出口保持年均50%的增長速度。
綜合以上分析,根據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預計2004年我市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二、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
近幾來,大港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三步走”戰略目標,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全區國民經濟整體上保持持續、快速、穩健的運行態勢。2003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153.6億元,比2000年增長65%,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全區人均gdp達到54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區屬生產總值完成53.2億元,比2000年增長75%,年均增長23%。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完成工業總產值44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有較快增長。生產化學纖維25.6萬噸,增長35.2%;乙烯23萬噸,增長8.1%,原油421萬噸,增長6.9%;原油加工量710萬噸,增長10.2%。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為4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完成投資項目211個,投資總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同比增長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同比增長12%。全區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21269元,比上年增加3110元,增長17.13%。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03年全區新增就業崗位6852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67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年末全區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4.8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735人,全年發放失業保險金額達271萬元。養老、醫療保險統籌覆蓋面不斷擴大,參加醫療保險統籌人員7.7萬人,比上年增加3千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統籌人員達14.6萬人。
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垃圾處理場三期工程、污排管網工程、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新建園林綠地39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2%,人均公共綠地38.5平方米。城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3.2平方米。開展農村樓房化和“村村通”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