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區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三)外向型經濟逐步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批準外資項目23個,合同利用外資(新口徑下同)9119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1%;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增長36%。
內聯引資成績顯著。全年引進內聯項目132個,引進外地協議投資額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倍,實際利用內資額達到5.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5倍。
外資企業生產形勢很好。全區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23.3億元,比上年增長64.1%。出口產品銷售收入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5%。
園區建設再上新水平。大港經濟開發區和石化科技園區是我區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2003年,開發區投入4500多萬元資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引進項目35個,其中,天任自行車項目投資達到3000萬美元,高麗線路板和大宇空調分別增資20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石化園區投資3200萬元進行基礎建設,設施配套能力達到“七能一平”,全年引進企業16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
(四)我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差距:
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gdp在全市12個有農業區縣中排在第10位;區級財政收入排在第5位,低于塘沽、津南、西青、北辰。區屬固定資產投資排在第11位,僅高于寧河。實際利用外資排在第7位,在四個郊區、濱海三區中,僅比漢沽高。
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突出表現為城市居民的收入比農村居民收入高出1倍。
三是發展環境還有待于進一步優化。表現了部分執法部門、個別執法人員不能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為投資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
(五)我區加快經濟發展的優勢
在看到問題和差距的同時,也應充分看到我區發展的優勢和潛力。看到問題和差距能夠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了解優勢和潛力,能夠使我們樹立加快發展的信心。
一是雄厚的產業優勢。大港區作為全國和天津市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經過40年的建設,形成雄厚的石化產業優勢。形成從原油開采、油品加工、大型石化裝置建設,到石化下游產品深加工、輔助產品開發,以及倉儲、運輸等相配套的、完整的石油化工產業體系。
二是完備的配套設施。擁有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的大港發電廠和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天津石化自備熱電廠,形成完整電力供應配套網絡。擁有寶坻水、灤河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四種水源,完全可以保證新建項目的建設及生產用水。燃氣供應充足,陜氣進津儲備庫坐落在工業預留地。環保設施完備,區內雨排、污排體系完整,建設了日處理能力400萬噸的垃圾處理場和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
三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大港區油氣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8.96億噸,天然氣780億立方米,地熱資源面積62平方公里,為發展石油化學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保障。土地資源豐富, 20-30平方公里國有荒地作為后備用地,為大型項目建設留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四是良好的區位條件。大港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臨近京津大都市,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信息、人才、資金,接受產業轉移與協作,具有良好的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優勢。
上述優勢,為大港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