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稿(通用3篇)
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稿 篇1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在美麗龍川舉辦的新文學學會第28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首先允許我向會議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向會議的東道主——為籌備這次會議做出辛勤努力的河源市和龍川縣的領導和會務工作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討論肖殷與新中國的文學批評,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論題。能在肖殷同志的家鄉(xiāng)召開這樣的會議,更是非常難得的。肖殷同志青年時代就從龍川投奔革命,成長為新中國著名的作家、文藝理論家和文學教育家、編輯家,對我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昨天上午,我們在河源市就為肖殷同志的文學成就開過一次很好的研討會,會上許多同志對肖殷同志在文學各個方面所作的貢獻,做了很全面的論述和評價。今天,我們在這里又進一步討論肖殷與新中國文學批評,我想,在各位專家學者的努力下,一定會使對肖殷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對肖殷與新中國文學批評發(fā)展的關系,做出更恰切的評價。
文學批評和文學創(chuàng)作是希望發(fā)展不能缺少的兩翼,兩者互相推動。文學創(chuàng)作為文學批評提供了研究的對象,也為文學理論的升華提供實踐的基礎。而文學批評,不但對作家的作品做出評價,還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理論的導向。應該說,從延安走向全國的文藝評論家,他們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傳播者,成為新中國文藝理論批評界的骨干力量。他們中有周揚、林默涵、張光年、陳荒煤這樣的文藝界領導,也有像何其芳、陳涌、馮牧、候金鏡、肖殷、胡采、黃秋耘、朱寨等戰(zhàn)斗在文學批評前沿的理論批評家。他們曾為肯定文學為人民而寫作,反映革命的歷史風云和社會主義的建設,表現(xiàn)時代精神和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在他們的帶領下,新中國的文學理論批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文學理論批評的隊伍不斷壯大,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指導下,文學批評的視角和方法都不斷豐富,無論作家作品研究還是文學史撰寫或文學理論的建構,都涌現(xiàn)了大量的著作,在澆花除草,激濁揚清,深化文學理論的研究等方面都做出顯著的貢獻。但毋庸諱言,前期由于政治對文學理論批評的過份干預以及政治本身所出現(xiàn)的左傾錯誤,使許多文學理論批評文字,起不到文學理論批評應有的積極作用,反而成為阻礙文學發(fā)展,乃至使文學受到無端傷害。后期,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興起,市場以其天性追求利潤和金錢,追求銷售量的最大化,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左右著文學創(chuàng)作的導向,在相當程度上,也左右著文學理論批評的導向,使許多文學批評流為廣告式批評,乃至喪失原則的批評,并且助長文學批評界無原則地追逐名利的風氣。肖殷同志從事文學理論批評雖然跨越兩個時期,但他的活動和成就主要在前期。在許多文學理論批評淪為左傾政治的打手的時代,肖殷同志卻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比較正確的理論立場,不懈地追求真理,追求藝術的真實性,追求審美的原則,滿懷熱情地幫助許多正在成長中的作家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且批評錯誤的文學傾向,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他的理論批評著作,為我們留下了堅持實事求是的榜樣,追求真理的榜樣,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榜樣,滿懷熱情地為文學發(fā)展無私奉獻的榜樣。無疑,這對于我們今天的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仍然有著恒久的啟示意義。許多同志指出,肖殷通過自己的批評文字和理論文章,通過自己的文學教育和文學編輯工作,甘為人梯,不求名利,對許多年輕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的無私幫助,突出地表現(xiàn)了他作為文學理論批評家和教育家、編輯家的崇高風格,我們今天紀念肖殷、研究肖殷,正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繼承肖殷的崇高人格,發(fā)揚肖殷不求名利,甘為人梯,全心全意地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座的專家學者都是新文學的研究者,也都是從事文學理論批評多年的批評家。我想,我們研究肖殷,研究肖殷與新中國文學批評的關系,正是有意以肖殷作為一面鏡子,從他那里對照差距,并激勵自己努力像肖殷那樣,在當代文學的研究領域,為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做好我們的工作。從而使我國的文學理論批評沿著前輩革命文藝工作者的足跡,為謀求文學理論批評的科學性、原則性和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明白曉暢的文風,使自己能夠切實為新的文學繁榮做出有益的貢獻而努力!
會議的論文集已編印了與會眾多學者專家的論文,使我得益良多,許多都是對肖殷多方面進行研究的具有深致見解的成果,足以說明這次學術年會具有很充分的準備,也足以說明會議所達到的很高的學術質(zhì)量。
最后,我祝愿會議圓滿成功!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稿 篇2
袁可嘉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關于他的學術和創(chuàng)作研討會,既是為了緬懷這位前輩,也為了更好地研究他的著作,繼承他的精神遺產(chǎn),促進我國文化的豐富發(fā)展。首先,允許我代表會議主辦方之一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向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和作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崇高的敬意,對為籌備這次會議作出辛勤努力的首都師范大學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向袁可嘉先生的親屬表達親切的慰問!
袁可嘉先生8月15日生于浙江慈溪,1946年從西南聯(lián)大外語系畢業(yè),后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1951年到1954年在毛澤東選集英譯室和外文出版社任翻譯,之后長期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早期,他曾在《文學雜志》《文藝復興》《中國新詩》《大公報:星期文藝副刊》等報刊發(fā)表詩歌近50首,還發(fā)表不少評論文章。后期在介紹世界文化名人和英美文藝流派詩歌的同時,還從批判的角度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思潮和創(chuàng)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評論。他曾翻譯當代美國詩人瑪莎·米列的詩選,并向我國讀者介紹了蘇格蘭農(nóng)民詩人彭斯的詩抄和英國憲章派詩選,還與查良錚等合譯了《布萊克詩選》,他撰寫了多篇文章在《文學評論》發(fā)表,介紹和評論多位西方詩人的創(chuàng)作。編輯出版了《現(xiàn)代英美文藝理論文選》和八卷《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并分別撰寫了作者生平和序言、后記。他是九葉詩人中最有理論貢獻的詩人之一,也是我國研究西方現(xiàn)代派最有成就的權威學者之一。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成就,為文壇所公認。
我曾有幸與袁可嘉先生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共事,雖不在一個研究組,但多少有些接觸。深感袁先生為人的謙和與治學的嚴謹、勤奮。改革開放之初,他到美國去當訪問學者,回國后我曾見到他,他說那次美國方面每月只提供他600美圓的生活費,由于費用不足,他只好睡了六個月的地板。而他那時已年近花甲,其治學之刻苦如此,實在令人驚嘆和敬佩!今天有這么多的詩人、作家和學者來參加袁先生的研討會,我實在感到分外高興!我相信,通過大家的研討,我們一定會對袁先生的成就和為人產(chǎn)生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我祝愿會議圓滿成功!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合家幸福,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朋友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xx學院的師培專家代表在這里聚會——共同研討教師培訓的新趨勢、新思路和新方法。作為參會的專家代表,我也忝列其中,深感榮幸。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受邀參會的諸位專家,向組織籌劃本次大會的東道主——xx學院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祝福我們xx學院,越辦越好!
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發(fā)展的速度是驚人的,是令世人矚目的。然而我們的教育卻沒有和國家的發(fā)展速度步調(diào)一致,行為走在了思想的前面。我們教育的思想和行為還停留在恢復高考、中考制度之后,以筆試為中心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教育跟不上,發(fā)展就沒后勁。于是,重視教育,要讓教育與國家發(fā)展并駕齊驅(qū)的呼聲就猶如風生水起逐浪高。近幾年,國家頻繁出臺了試圖統(tǒng)一教育思想,規(guī)范教育行為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范和標準,如《減負三十條》《新時代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等等。可是對于這些內(nèi)容,我們的絕大多數(shù)老師,甚至是教育管理者是漠不關心的,是一問三不知的,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提高分數(shù)經(jīng)”,他們改革的意識還沒被喚醒,還努力工作在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的目標中,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改變教育,要從改變教師的思想行為做起。改變教師的思想行為要從評價標準的促動,社會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行政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的堅強等方面做起,要綜合給力,才能見成效。
作為教師培訓專家的我們,是老師中的老師,無論教授那一門課程,都要自覺地把國家最新的方針政策融入課堂,傳授給老師們以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最新、最有效的操作方式。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以喚醒老師們“走神”的靈魂。要使他們懂得教育改革關乎國家、關乎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要號召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把國家的大政方針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而不斷調(diào)整、充實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以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