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調查報告
這些做肝癌手術的孩子往往來自富裕家庭。這些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好,他們吃的是我們認為最健康的膳食,營養水平達到了大多數美國人的營養標準。他們的蛋白質攝入量比本國其他人都多(高品質動物蛋白),但恰恰是他們患有肝癌。
這怎么可能呢?在全球范圍來說,肝癌通常是在蛋白質攝入量最低的國家發病率最高。當時廣泛流傳的說法是:肝癌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的。而這種蛋白質攝入不足正是我們去菲律賓工作、致力于解決的主要問題。我們要增加營養不良兒童的蛋白質攝入量。但是根據卡多醫生的說法,蛋白質攝入量最高的兒童中,肝癌發病率卻是最高的。
當時在一份不太知名的醫學雜志上,我讀到一篇印度的科研論文。在這個試驗中,試驗者比較了兩組動物蛋白質攝入量和癌癥發病率之間的關系,其中一組試驗動物飼以黃曲霉毒素和含20%蛋白質的飼料,另一組給予同樣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和含5%蛋白質的飼料。攝入20%蛋白質飼料的這組大鼠都發生了肝癌,或癌前病變;而攝入5%蛋白質飼料的這組大鼠,沒有任何一只發生肝癌。這并不是一個細微的差別,這是個100對0的差別,而這個結果和我在菲律賓兒童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吻合的。那些最容易患肝癌的兒童,恰恰是那些膳食中蛋白質比例比較高的兒童。
我們調查了65個縣130個自然村的6500名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員,看是否存在不同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模式。舉例來說,如果肝癌發病率較高的人群中,蛋白質的攝入量也比較高,我們說蛋白質攝入量和肝癌發病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因為這個例子中,其中一個因子水平升高的時候,另外一個因子的水平也升高了。
但是,在我們的假設性的模型中,蛋白質攝入水平和癌癥發病率之間有關聯關系,并不能說明蛋白質是導致癌癥的病因。
癌的三個階段
癌癥的發病分為三個階段——啟動階段、促進階段和進展期。類比來說,癌癥的發病過程就像種植草皮一樣,啟動階段相當于把種子植入土壤中,促進階段好像草已經開始生長,進展階段相當于草長勢過于旺盛,完全失去了控制,已經蔓延到了車道、灌木叢和旁邊的人行道上。
所以,把草種“植入”土壤中是第一步,即啟動易癌變的細胞,起啟動作用的化學物質即叫做致癌物。這些化學物質多數是工業生產的副產品,但是自然界中也會自發形成一些此類物質,如黃曲霉毒素。這些致癌物能導致我們的基因發生轉變或突變,將正常的細胞轉化為易癌變細胞。突變導致細胞內的基因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對dna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