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寫作的困惑與對策
這就告訴我們平時一要全面獲取信息。關注身邊發(fā)生的各種信息,調動人體的眼、耳、鼻、舌、身等各器官功能,全身心、全方位、全時空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從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運用我們所積累的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一問題,并用文字形式把它表達出來,就形成我們所要寫的文書。二要敏察對信息的感覺。并不是我們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都能寫成文章,先要看看自己對這些信息的感覺如何?如果強烈感受到某一信息很有分量,不僅時代感強,而且對全局很有價值,針對性、指導性都很強,面對這樣的最佳信息,應立即動筆抓住靈感迸發(fā)的火花,迅速牽引過去的積累,使厚積的知識與有強烈感覺的信息構成一個統(tǒng)一體,寫出得意之作。可惜一些人對身邊發(fā)生的各種信息閉目塞聽,熟視無睹,麻木不仁,不愿主動接受任何信息,所學習積累的知識與工作生活不發(fā)生任何關系, “厚積”變得沒有用武之地。三要小中見大,聚焦信息。我們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看似細小的信息:如一件事、一句話、一首詩、一幅畫、一個傳說、一種現(xiàn)象、一篇報道、一段歌詞、一則寓言等敏銳察覺,仔細聚焦,從中找出可以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的價值來,使之成為文書寫作動用的最佳信息,使之成為要寫的文章的主心骨,接下來就是運用所“厚積”的知識和材料進行“薄發(fā)”,認真提煉大小觀點,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
二、 做出來
什么是寫作?從文書寫作的角度來看,就是寫所做的工作。為什么有的剛調進機關的“秀才”寫起公務文書來,出現(xiàn)寫了上句沒了下句的情況?根本原因是他們脫離工作實際,對所寫的工作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無所知。一邊寫,一邊絞盡腦汁編,怎么可能自圓其說?盡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想了很多點子,但寫作水平還是提高不了。而一些工作能力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同志,調入機關后一開始不會寫,但很快學會寫,從開始寫得一般化,到很快就能寫出高質量的文書來。這是因為實際工作能力強的同志,對所寫的工作很懂行,平時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后,能立即對這些問題進行解剖:這是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是什么?現(xiàn)在只不過是把自己怎么做的用文字形式反映出來。這種工作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文書寫作離不開的“三步曲”。
因為做好工作是寫好崗位文書的前提。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做好了具體工作,才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可寫。沒有第一流的工作,決不能寫出第一流的文書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盡可能多地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參加日常工作和訓練等具體任務,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深刻的理性思考,才會獲得觸及靈魂、觸及思想深處的第一手鮮活材料。初寫工作文書的同志,要切實把所擔負的本職工作做好,以扎扎實實的行動,通過一流的工作業(yè)績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同時也必須看到,寫好崗位文書又是做好工作的反映。沒有第一流的文書寫作,也難以體現(xiàn)一流的工作。比方說,工作中涌現(xiàn)的先進典型不充分挖掘出來,就產生不了很好的宣傳示范作用,難以推動工作向縱深展開。這就需要我們把崗位文書寫作作為完成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來考慮:準備階段,重視寫好第一流的計劃;實施階段,注意總結推廣第一流的經驗;總結階段,注重寫出第一流的總結,并隨時將工作實踐成果轉化為文書寫作內容。充分發(fā)揮文書寫作在完善計劃、豐富經驗、深化認識、推動工作的優(yōu)化和全面落實中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反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