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就是競爭力》讀書筆記
團隊學習具有個人學習所沒有的優勢。作為團隊的一員,只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在團隊中,借助他人的經驗和智慧,才能發揮更強大的力量,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沒有人能僅靠自己就能獲得成功,只有懂得多向別人學習,多尋求別人的幫助,與同事形成相互幫助的同盟,才能通過整合彼此的資源,取長補短,增強自己的優勢。讓事業的道路越走越開闊。
系統思考:見樹又見林的藝術
解決任何問題,都要有系統的思維,否則的話。所有的努力不但不會對解決問題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1、 不要把問題的根源歸結給別人
2、 不要急于下結論
3、 不要舍本求末
4、 欲速則不達
5、 不要把事情復雜化
第六章、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六項方案
企業管理的對象是人,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充分做好人的工作,打造學習型組織就是腰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給人才投資,鼓勵學習,想方設法提高其能力。只有建立健全、長效的學習機制,才能使學習不斷的深入和持久,不斷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優秀的clo能帶著企業奔跑
現代的企業有了一個新的職務,叫做首席學習官,就的在組織學習發展過程中,具有充分的戰略理解能力和組織學習資源的整合能力,通過建立和優化組織學習發展體系并領導組織學習活動,以實現組織不斷適應變革與宏觀戰略的契合,驅動組織整體業務績效的提升,打造持續競爭優勢的高級管理人員。
首席學習官有兩大任務:
一是設置企業的學習戰略和計劃,使之與企業業務相結合,同時將學習戰略與員工的個人績效相掛鉤,從而更好的促進業務的提升。
二是主持、設計、開發課程,特別是協調公司總部學習戰略與地區分部執行學習計劃之間的關系。
clo所具備的能力,第一就是何高層對話的能力。第二是能理解學習的實際內涵,第三是溝通和協調的能力。
給腦袋投資勝過給工廠投資
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云說:“舍得在自己腦袋上投資,才能換得開闊的眼界和獨到的見解。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員工的培訓與教育是使員工不斷成長的動力和源泉。
培訓是一種資產性的建設,應該把它看做資產,而不是費用,這樣才能促進員工素質的提高,才能留住人才。同時,培訓還可以提高員工的績效,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在20世紀90年代初,摩托羅拉公司每年在員工培訓的花費上達到1.2億美元,聯邦快遞每年花費2.25億美元用于員工培訓,這一費用占了公司總開支的3%。
馬云說,員工是公司最好的財富,有共同的價值觀何人企業文化的員工是最大的財富,今天銀行的利息是2個百分點,如果這些錢投入到員工身上,那么員工所創造的財富遠遠不止2個百分點。
成功學大師克里曼·斯通說:“全世界所有員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訓”。
員工培訓被認為是企業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可增值投資,據美國教育機構統計,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投入一美元,便可有3美元的產出。員工的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和企業歸屬感,來增加企業的產出效益和組織凝聚力,并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培養后備的力量,使企業持續受益。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已經將員工培訓發展為企業解決實際和潛在問題、提升競爭能力、拓展市場份額、制定發展戰略的核心工具之一。
海爾集團的張瑞敏認為:沒有培訓過的管理隊伍是負債,唯有培訓過的管理隊伍才是企業的資產。學習不是一種消費,而是一種高回報的投入。
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培養
一個企業缺少的往往不是人才,而是缺少培養人才,挖掘人才的方法和體制。如何培養人才,如何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是學習型組織的重要使命。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我們所學知識的更新速度僅為9個月,在這樣一種知識爆炸的現實面前,企業提供的培訓與教育將會成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每個員工都希望得到尊重,都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承認。企業對于員工的培養就是對員工價值的一種極大尊重和肯定。
1、 領導者身體力行,成為學習的典范
2、 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培訓計劃
3、 學習要和工作需求相統一
傳、幫、帶、企業的“1+1”工程
“1+1”工程就是各崗位負責人或資深員工每一位“領軍者”要培養的一位接班人。
包治百病的藥是不存在的,培訓同樣如此,不同崗位、不同級別、不同階段的員工,需求的知識、技能和關注點也不盡相同。因此,1+1工程這樣的培訓模式是最有效的企業培訓人才的模式。
言傳身教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師長自身的模范作用比任何說教都管用。在企業里這種隨時隨地的教育被稱為機會教育,是員工直接獲得思想、知識和技能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