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一封信
寫了四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后,許多學生問我:“開復老師,你為什么不寫一封信給我們的父母呢?作為一個父親,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經驗。”
作為一個熱衷教育的父親,我確實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經驗。但對這封信我一直有些猶豫,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好幾位同學的多次鼓勵下,我逐漸意識到了寫這封信的重要。我問他們:“如果寫一封信給你們的父母,你們會希望我說些什么呢?”他們說: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們長大了,真的可以照顧自己。就讓我們自己闖一闖,哪怕是碰碰釘子也好。”
“告訴我的父母:你們對我的期望好高,我總是達不到,總覺得對不起你們。我希望你們能夠接受一個平凡的我。當你們看到我已經盡力而為時,能不能鼓勵鼓勵我?”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不想做一個讀書的機器,我想找到自己的興趣,希望你們能支持和理解我。”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們成為朋友,但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聽了這么多充滿熱情和期望的話,我提起了筆。我想寫出我對家庭教育的真實想法,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幫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為他們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其實,教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很難,我們只需要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培養一個懂事明理、善于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中國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我希望和你們進行真誠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們可能比我有經驗,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強求你們認可我在這封信中談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們知道,你們的孩子有許多發自內心的話想告訴你們。如果有時間的話,你們最好能和孩子們面對面地談一談。如果這封信能夠讓一些家長知道孩子們藏在心底的話,能夠讓家長和孩子們彼此溝通和理解,甚至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那么,我寫這封信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培養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的優越性,但我同時也相信嚴格管教的必要。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也需要紀律和規矩。他們既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
關于“規矩”,我總結出了四條定律:
* 定好規矩,但首先要把與規矩相關的道理講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從;
* 在規矩的限制范圍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預先講好的懲罰;
* 規矩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發揮啟發的功效。
另外,父母應盡量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可借以教導孩子、幫助孩子的小事——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應當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如果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厲,但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這樣是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