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一封信
家長應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而不只是為了分數而學習。比如,有一次我女兒考試時,有一道題她認為做對了一半,但卻被判全錯。當時,我要她去問老師,但她不愿意去,因為老師肯定不會給她加分。我就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她,去問老師的目的是學習知識,和老師討論解題的正確方法,而不是為了加分,因為分數并沒有那么重要。
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鼓勵他們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知道學習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了考高分。大家也許都記得,在學習時背誦歷史年代或數學公式時是多么的枯燥!如果學了知識而不加以使用,那么,死記硬背的東西就會早早地還給老師。我建議家長朋友們在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的前提下,和孩子們一起做一些“實踐中的學習”。例如,我的孩子學指數的概念時,我們讓她拿一個銀行存折來計算利息,當她看到利息一年一年以指數的方式累積下來,最終可能變成一大筆財富時,她對指數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書本的層面上了。當她學習美國歷史時,我讓她做了一個生動的作業:用電腦動畫和我們倆“生動”的配音,重現美國歷史的一個片斷。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句話真的非常有效。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啟發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我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會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的目標,自發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大女兒上中學時,每半年學校都會要求學生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半年后衡量有沒有達到。以前我女兒比較害羞,課堂上有些問題沒有聽懂也不敢發問。所以她就在我的幫助下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問,把不懂的問題搞清楚,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來,她每天都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但她發現,除了提問題以外,自己上課不愛參加大家的討論。于是,在設定下一個目標時,她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參加一次討論。
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卻不敢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總喜歡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這通常會使孩子們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喪失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ker)指出:因為信息時代取代了工業時代,世界處于平等的、無國界的競爭和放權、自由的管理模式之中,“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
其實,無論孩子對父母如何依賴,進入大學或進入社會后,他們都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決定是創業還是在公司工作,是學理工還是學商貿……他們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他們最需要的是獨立自主、責任心、選擇和判斷的能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只會背誦知識,被動地服從別人,或等著別人幫他做決定,那他在進入社會后,就算不失敗,也不會被人們重視的。你的孩子要在這樣的社會里生存、競爭并取得成功。所以,他必須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