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教師)
三、虛詞的使用 1、選擇關聯(lián)詞語要適應語句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語句結構所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意義關系,就選取與之相應的關聯(lián)詞語。 2、在運用和填充關聯(lián)詞語時要注意關聯(lián)詞語常成對成套使用的特點,如果隨意改變其前后呼應的詞語,就會引起意義和關系上的混亂。 3、如果要求填充的題是由幾個復句組成的較長的文字,那么就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總觀全題,分清這段文字有幾個復句,幾個分句,表達幾層意思;二是在總觀的基礎上再推敲同一復句中各分句的意義關系,復句與復句的層次關系,根據(jù)不同的關系,選用不同的關聯(lián)詞語。 備考創(chuàng)新訓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扣住高考知識點要求,按照正確使用虛詞、正確使用實詞的順序排列,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其中重點是根據(jù)語境辨析近義詞的使用正誤,選擇適合語境的詞語。使用時不妨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在解題中體會題型特點和命題要求,摸索解題方法,使他們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分類指導,講解分析,歸納補充。 二、備考創(chuàng)新訓練 1、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a.他遇事不夠冷靜,甚至流于意氣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對方接受,而這些看法本來可能是正確的。 b.消費者一旦被認定受到經(jīng)營者的精神損害,經(jīng)營者將支付至少五萬元以上的精神賠償。 c.其實,細究起來,“華夏漢民族文化”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而并非是一個封閉的穩(wěn)定的范疇。 d.小男孩吃力地推著車,但無論如何也推不上那個小土坡。我上前幫了他一把,趁機向他聊了起來。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正確使用虛詞的能力。a項中“可能”這個連詞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可能性”,與前一分句表現(xiàn)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句意連貫。b中的“至少”是副詞,表示最小的限度,這就和后面的“以上”相矛盾,二者只能取其一。c中的“并非是”所連接的后面的結果與前面分句應該是截然對立的,用“并非是”顯得語氣不強,減弱了肯定意味。d中“向”這一介詞應用在較遠的對象前,這里用“和”“跟”為好。 〔答案〕a 2、 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虛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對于應該精讀的內(nèi)容,如果采用泛讀的方法,就可能囫圇吞棗,讀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b.造成這次車禍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司機極度疲勞而且酒后駕車。 c.理論是有層次的,判定理論高低,不是根據(jù)理論運用了多少概念,并根據(jù)采用了哪種研究方法。 d.他不但能夠把退休的老年人非常和諧地組織起來,而且這些老年人也能積極地與他配合,搞許多有益的活動。 〔解析〕b中的“由于”與“根本原因”重復,造成句式雜糅,應刪去;c中的“并”表并列,表示前后兩個做法都非判定理論高低的標準,這與語境所表達的意思不相吻合,應改為“而是”,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d中一組關聯(lián)詞語并非由同一主語引出,也不存在遞進關系,刪去。 〔答案〕a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關聯(lián)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一般說來,文字比語言更加保守。 人們只聽到同時代的人說話,聽不到早一時期的人說話, , 能看到同時代的文字, 能看到早一時期的文字,能模仿早一時期的文字, 已經(jīng)從口語里消失了的詞語和句法 往往留存在書面語言里。 a.所以 相反 既 還 并且 也 b.因為 相反 既 又 所以 還 c.因為 可是 不僅 也 因而 卻 d.所以 可是 不僅 還 因而 卻 〔解析〕此題考查運用關聯(lián)詞語的能力,表面看來較復雜,仔細比較選項,考慮語境,不難選擇。從內(nèi)容上看,選段文字是一個因果倒置的句群。句群的第一句表結果,以下表原因,所以第一空應填“因為”,由此可排除兩項。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沒有就“聽不到說話”的話題說下去,而說“能看到”,與上文有轉(zhuǎn)折關系。三四兩處兩個分句從結構上來說構成遞進關系,而不是并立,到此答案已經(jīng)明了。其實第五處與三四處又構成因果關系,而最后一處前面的“消失”與后面的“留存”語意有轉(zhuǎn)折。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關聯(lián)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①國外有種說法:“人的一生中只有兩件事是逃不過的,即納稅和死亡。” 納稅是和生活消費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