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教師)
造成這種認同顛倒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 (不超過10字)。 【解析】此題涉及到語言簡明、連貫。這里有一個認同與實際的錯位問題,外國品牌起的卻是中國化的名,真正的國貨起的卻是洋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中國貨愛起洋名。 【答案】(參考)右邊三個外國品牌,人們認為是國貨的比例高。(或認同率比較高) 對于左邊三個真正的中國品牌,認為是國貨的比例反而偏低。(或認同率反而偏低) 造成這種認同顛倒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國貨愛起洋名。(或中國人愛給國貨起洋名) 17.重組下面的句子,使句意銜接連貫。 一個社會,一個地方,有了文物的裝點,就有了文化含量,就有了歷史底蘊,就有了文明的標識;文物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實物見證。 【解析】本題考查句意的連貫。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注意,哪一句屬于觀點句,哪幾句屬于闡述句,也即哪些內容是總寫,哪些內容是分協。一般來說,論點性的句子,要放在前面,闡述性的句子要放在后面。其次,要注意分寫的句子概念外延的大小;要注意句子內容的層次關系和邏輯關系。這樣,在重組句子時才有一定的順序。本題“文物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實物見證”為觀點句,故應排列在句首。“歷史”、“文化”、“文明”的外延越來越大,所以應一次排列。 【答案】文物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實物見證;一個社會,一個地方,有了文物的裝點,就有了歷史底蘊,就有了文化含量,就有了文明的標識。 18.用“儒、道、佛”作開頭,重組下面這個句子,不得改變原意。 蘇軾的生活和創作充滿了矛盾,因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響,思想比較復雜。 儒、道、佛 。 【解析】這是一個新題型,實際上是在考查句子的連貫。從原句看,是一個因果關系的句子,“蘇軾的生活和創作充滿了矛盾”是結果,“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響,思想比較復雜”是原因。要重組句子,必須先了解這個因果關系。從要求看,以“儒、道、佛”開頭重組句子是比較復雜的,難點在于“思想比較復雜”的位置。有很多學生改成了這樣:儒、道、佛給蘇軾各方面影響很大,使他的生活與創作充滿了矛盾,思想比較復雜。“生活與創作”應受“思想”的支配,因而上面的表述還有問題,應當把“思想比較復雜”放在“生活與創作”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