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工作大會講話稿
從我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看,一些學校的德育教育與安全教育是割裂開來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并沒有體現出“活”和“實”,看似轟轟烈烈,蔚為壯觀,只不過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育而已。我們對塑造孩子們心靈的教育實踐在固有化、在格式化、在程式化、在自我化,一切有利于孩子們身心健康的教育實踐,一切有利于孩子們人格養成的教育活動,都在“為了學生的安全”的美麗外衣下被掩蓋了、掩飾了、掩埋了。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在“追究責任”面前,再也沒有了一丁點的“冒險”的勇氣和精神了。煞有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味道。真正的教育效果又是什么樣子呢?不需要進行什么抽樣調查,站在學校門口,看看放學后學生們的表現就會一目了然。
我是每天步行上下班的,從漪汾街到市政府,一路走來就有5所重點中小學。我每天看到的在滾滾車流中不顧一切穿行的很多是學生,在公交車上大聲喧嘩的多是學生,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的多是學生,摟摟抱抱、無所顧忌,不知“臉紅”為何物的還是穿著校服的男女學生。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在機關與同事交流,同事搖搖頭說:公交車上學生不與老年人搶座位就不錯了。我不知道大家對XX年杭州公交車事件還有沒有記憶。
我與各位領導和老師交流這些的目的主要是想說,要想讓我們的孩子們行為上安全,首先是思想上的安全。沒有了思想上的安全,談得上有行為上的安全嗎?對于我們負責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員來說,既有育人的任務,也有育己的責任,你有了思想上的安全,就解決好了“為什么”要抓好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認識問題;對于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來說,他們就學了會保護自己、關愛他人的本領。否則,就安全管理談安全管理,就安全教育談安全教育,我覺得就是正確的廢話而蒼白無力,是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
所以,育人就要育心,才是讓每個孩子都成才的根本保證,才是最重要的立德樹人。一個能夠真正育人育心的校長、老師,他一定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在各位老師面前談這些,我似乎覺得自己在“班門弄斧”了。但是我又想,不到“班門”,又怎么“弄斧”呢?換句話說,要想“弄斧”就要到“班門”。我有點大言不慚了。
要敢于扔掉手電找面鏡子
面對經濟迅猛發展和科技日新月異的滾滾浪潮,當下的社會大環境對我們做好學生們的教育管理工作有著諸多不利的因素和影響。這些影響往往會使學校教育的實際效果與學生們親眼所見相抵消。有人用1+1=0來形容。我覺得既生動形象,又貼近實際。就現在來說,天氣炎熱是事實,可是你到大街上能夠看到如下的情境:10個男人有9個穿著襪子,10個女人有9個卻不穿;穿著整齊的多是男人,越穿越少的多是女人。這與我們從小的經歷整個一個顛倒。東方女性的美應該是優雅大方,穿著得體,儀態萬方的。可是我們都學了西方的什么呢?學了個“四不像”,還沾沾自喜。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習慣,應該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服飾文化。恰恰這些當下的人們已經麻木不仁,習以為常了。但是,它給了孩子們帶來了什么樣的直觀感覺呢?“闖紅燈”橫穿馬路的“中國式”,執法機關的人員駕車逆道而行,這些又讓孩子們想到了什么?更為可怕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批評越來越少了。教育真的不再需要批評?為什么批評會越來越少?我們的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抱著走”“捧著走”的環境里,如同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任何挫折的。等等。
世界是成年人和孩子們共同擁有的世界,但是成年人卻是世界的主宰啊!
可惜的是成人世界并沒有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從家庭講,多數家長把孩子的培養教育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出了問題,糾纏不休,沒有多少人去反思自己的問題。他們并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XX年7月,我到小店區處理一起因為中考現場發生的問題,學生家長與小店區招辦的糾紛。原因就是在文綜考試的時候,考生座在靠近窗戶的位置,因窗戶上的墻皮突然脫落到窗臺上,之后碎末濺到了考生頭上。但凡有一點室內裝潢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對考生的身體并沒有影響。唯一就是影響了考生的稍微的答題時間。這從監控錄像看的清清楚楚。但是家長不依不饒,在機關大吵大鬧,站在一旁的孩子對父母的行為卻又是滿臉的不高興。再從輿論上說,一些記者并不是從尊重客觀事實出發,而是用那些讓人浮想聯翩的字眼,讓人揪心的詞匯,讓人們睜大眼球把問題的焦點指向了學校和教育。我覺得一些記者的行為說明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教育,更談不上明白教育的規律是什么。學生是弱勢群體,學校成了弱勢群體,教育也就變成弱勢群體了。就在上個月的12號,我在陪同接待香港新界學生訪問團的時候,負責人陳女士告訴我,在香港從電視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對教育的負面報道。凡此等等。這個現實的環境要想在短時間內有一個徹底的改變和改觀,實在是天方夜譚的事情。這就是當前我們學校教育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