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工作大會講話稿
所以,我們既要看到現實生活環(huán)境對我們學校教育管理的不利因素,也要有勇氣和力量正式我們在內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的方面,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就是工作的創(chuàng)新。什么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從實際出發(fā),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創(chuàng)新不是不切實際的新點子、花架子,也不是不切實際的大目標,大口號。從內部管理上說,發(fā)現自身的問題是水平、是能力,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就是發(fā)展,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為廣大的學生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事實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許多人總是眼睛盯著別人、盯著外面的。用一句通俗的話說:自己一身毛,偏說別人是猴子。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人人都愿意當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卻很少有人找面鏡子放在面前,看看自己。比如,生活中的鄰里糾紛,朋友之間的摩擦,同事之間的隔膜;工作中的推諉扯皮,推三阻四,以及遇見矛盾繞著走,看見問題躲著走,發(fā)生了問題卻成了“諸葛亮”,等等現象,不正說明了這個問題嗎。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正確對待需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如果要用一個成語該概括的話,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問題。
所以,我們都要在自己的面前擺上一面鏡子,而把手電勇敢的扔掉。對著鏡子經常的看看自己,就是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一個校長能夠經常的反思工作得失,他一定是一位既有思想又有擔當、敢于負責的教育專家;一位老師能夠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他一定能夠在專業(yè)發(fā)展上走的更遠。我們就能夠給我們的學生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難道說,我們不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嗎?
讓學生從學校帶走生存的能力才是我們最大的責任
那么,我們衡量和評價一個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標準是什么呢?是不發(fā)生問題。這是最低的標準也是最高的要求。這個看似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件事,它的最低標準就是不發(fā)生除卻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之外的人員傷亡責任事故。所以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是底線、是紅線、是高壓線,是不能隨意觸碰的。它的最高要求則是不發(fā)生體育活動、集體外出活動、教學實踐活動、課間休息活動中的擦傷、磕傷、碰傷,各種實驗課中的危險化學藥品的流失、違反操作規(guī)程中的燒傷,以及食堂衛(wèi)生管理,食品衛(wèi)生安全,各種設施設備的跑冒滴漏,門衛(wèi)管理,學生進出公寓的登記管理,進出校園的車輛管理,季節(jié)變換中的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和突發(fā)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等等,凡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危及學生生命安全的場所、場地,都不應該存在安全隱患的。當然,還有我沒有說到的其他方面。這一切就構成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全部內容和全部任務。而這一切又是運動變化的。所以我說,安全工作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因此,各級領導反復強調的“安全工作要天天抓,經常抓,反復抓”就不再是令人生厭的老生常談了,而是像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越唱越新的。因為這意味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這一切,也是落實安全《日志》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內容。
在安全處工作的幾年來中,幾乎每到一個學校說到安全《日志》的落實,總能聽到一些同志們的抱怨聲。什么“純屬浪費的不適用了”,什么“增強工作負擔的不切實際了”等等聲音不絕于耳。現在再看,真是那樣的嗎?安全《日志》是省政府頒布實施的,具有地方性法規(guī)的意義和作用。在省政府沒有修改之前,是必須要嚴格執(zhí)行、照章辦事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什么是政策?政策就是原則性,是法律法規(guī),是規(guī)章制度,是紅頭文件,具有強制力和強制作用的。什么是策略?策略就是靈活性,是方法論,是工作方式方法,是靈活性的工作創(chuàng)新。二者統(tǒng)一起來、一致起來,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也是我們的執(zhí)行力,反映了我們工作作風是否扎實有效。
我曾經多次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安全檢查,到過許多地市的一些學校。在一些學校我發(fā)現人家的《日志》非常貼近學校工作實際,不僅實用而且好用,還符合上級的要求。但是我在咱們的學校幾乎很難見到。我極盡能事地去“推銷”這種好的經驗做法,或許是人微言輕吧。今天利用這樣一個機會,我還是向大家“推銷”它。我真切的希望很快能夠看到這樣好的“作品”。
XX年11月,我到成都培訓學習,參觀了一個市區(qū)的青少年實訓基地,真是別有洞天,讓我大開眼界。我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了。之前,我覺得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教育還是很好的。看了人家的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啊!成都市每一個城區(qū)都有這么一個青少年實訓基地,承擔著轄區(qū)內學生的校外實踐課教育活動的任務,包括高中生的軍訓。在哪里對地震逃生、火災逃逸、高層建筑逃生等多個項目,學生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實地的走上一圈、做上一遍,任何的課堂教育效果也是無法與之相媲美的。我們一起參觀的23個人,都在其中“一顯身手”,記憶極為深刻。我不是“王婆賣瓜”,回來后,我每到一所學校就要給學校領導建議,要按照應急演練的要求,對學生進出校園、進出教室、進出活動場所都要設定好行進路線。讓孩子們在時時處處與反反復復的練習中,形成習慣,以至于成為自然。后來,我把這個想法寫到了全市學校安全工作培訓會議的局領導的講話稿里,借領導之口、提出要求。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我看到我們一些學校的班額過大,有的班額已經大到再也無法容下一張課桌的程度。面對災難降臨和緊急狀態(tài)的發(fā)生,怎么能讓損失減少到最少,怎么能讓人員傷亡降低到最小。如果我們不這樣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去實踐,就一些班額大的學校,在突發(fā)事件面前,你就是讓那個最牛的校長起死回生也無可奈何啊!我們可以想,我們平時的各種演練活動都是事先制定好的方案,這個方案與影視劇本沒有多大區(qū)別的。學校與學生是導演和演員的關系。在危險面前,在生死考驗面前,不要說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心理的緊張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誰也沒有十足的底氣和把握。那種緊張、焦躁、難耐和自保貪生的心理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我們無法用語言準確的表達。據有關統(tǒng)計顯示,全國每天就有一個班的學生死于事故。在這里,我舉幾個例子:XX年02月28日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鎮(zhèn)秦集小學發(fā)生校園踩踏事件,釀成一場致4人死亡、11人受傷。XX年12月7日,湖南省湘鄉(xiāng)市私立育才中學發(fā)生傷亡慘重的校園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難、26人受傷。XX年11月25日,重慶彭水縣桑柘鎮(zhèn)中心學校下午放學時,學生流在一樓、二樓樓梯口發(fā)生擁堵、踩踏,造成5名學生嚴重受傷,數十人輕傷。XX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馬龍縣一所小學發(fā)生踩踏事件,導致17名學生不同程度受傷,2名學生傷勢嚴重。XX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縣土塘中學因學生系鞋帶,引發(fā)一起學生擁擠踩踏傷亡事件,造成6人死亡,39名學生受傷。事實上,這樣的案例打開網絡,能讓你看的怵目驚心。大家也一定看到了每次事故發(fā)生后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下發(fā)的文件。所以,我們必須要立足現有的條件,通過我們的日常訓練,向孩子們養(yǎng)成的好習慣要速度、要秩序、要質量,因為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