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在醫政工作會上的發言
二是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服務體系已經形成。公立醫院成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國有醫院1.9萬家,其中公立醫院約1.4萬家,業務量占90%,2100余所縣醫院是農村醫療服務體系的龍頭。在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省、市級醫院相銜接的醫療服務體系,在農村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雛形。
三是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通過強化基礎質量、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培養人才骨干隊伍、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供多種診療服務等,不斷加強醫療服務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滿足患者醫療需求。XX年全國醫院診療人次16.9億,入院人數6800萬人次。公立醫院的300多萬醫務人員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主力軍,在抗震救災中是不穿軍裝的人民健康衛士。因此,要為13億人民服務,就要建設一支強大的醫療服務隊伍,不能把醫療衛生隊伍與13億人的利益對立起來。公立醫院服務不足時,政府可以購買民營機構的能力參與公共服務,但是公立醫院提供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是其天職,這是任何金錢也買不來的。在抗擊“非典”中,首批病人中的三分之一是醫護人員,他們是為了搶救患者生命,奮不顧身而倒下的,這是金錢買不到的!抗震救災中,很多醫務人員留下遺書,冒死去搶救傷員,這也是金錢買不來的!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可以借鑒一些市場經濟方面有用的做法,借鑒一些企業的管理理念。但是,醫院決不是企業,絕對不能追逐利潤最大化,要既保服務量,又保醫療質量和安全。我高興地看到,XX年前3個季度的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是98.5%,這在發展中國家是處于領先地位的,一些醫療質量指標也已經接近發達國家。
四是血液安全形勢明顯好轉。特別感謝醫政系統的同志們在血液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與十幾年前相比,血液供應和血液安全都有了很大好轉。無償獻血已基本能夠滿足臨床用血需求,特別是自愿無償獻血已達到了99%以上。建立了一批固定的自愿無償獻血隊伍,大批的無償獻血志愿者活躍在這一造福患者的崇高事業中。血站的軟硬件建設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特別是保障血液質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不斷加強,血液安全基本得到保障。臨床合理用血水平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不斷加強,信息化、體系化的建設初見成效。
五是護理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護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整體素質顯著提高,而且通過《護士條例》的實施,護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通過教育、培訓和管理,臨床護理水平持續提高。“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護士的工作很重要,特別是在基層和社區,護士要發揮更大作用。但是這支隊伍的規模、水平還不夠,還需要大力發展。
(二)加強學習,全面提升醫政管理水平。
第一,要宏觀把握醫政管理工作。經過多年努力,醫政工作雖然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但是距離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的要求和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盼以及形勢發展的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醫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醫政工作的抓手還不夠實,方式和手段還比較單一等等。所以,醫政部門的同志們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做到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整體布局,做到科學預見,勇于創新。要全面梳理、認真分析當前工作中的空白點,明確需要進一步完善的領域,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在當前,要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完善醫政管理法制體系,制定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管理政策,構建控制力強的醫療服務要素(機構、人員、技術)的準入和管理體系、醫療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和血液安全管理體系,大力推進護理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