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社團培訓會發言稿
1、自信心欠缺。他們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他們尤其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否定評價,并容易給自己身上貼上“我不行”“我沒用”等標簽。為了逃避別人的批評和指責,他們往往選擇了退縮,將自己封閉起來等方法,而這些方法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又加重了他們的自卑心理,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有些因自信問題而表現出沮喪、生氣、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情感反應。
2、挫折心理方面。學習中的挫折。表現為一些學業非常優秀的學生在遇到一兩次學業上的失敗后,就變得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偶爾作業時遇到難題不能解決,便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也有的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遇到理解障礙或分析受阻,便否定自己的智力水平。而有的學生因沒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感到苦惱,有的則因求知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煩惱等等。
3、情感上的挫折。主要表現在一些中學生越到高年級,同學之間的交流得越少,各自都在拼命讀書,好像都很緊張,無心去顧及別的,但心理上都感到苦悶,要找人傾訴,可又擔心別人會嘲笑自己脆弱,所以把情感轉向“日記”,同學之間情感交流越來越少,形成自我封閉,情感空白而痛苦。
4、性挫折。表現為:部分男女中學生對發生在他們身體內部和外部的變化,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現,特別是月經、遺精等現象不理解,感到困惑不安,驚慌失措,甚至有的以為自己病了,形成心理上的壓力;而有的學生對在與異性相處中的好奇和愛慕不知所措,有的將這種青春初期的異性吸引誤認為是愛情,過早地陷入情網而無力自拔,而有的又過分迷惑和矛盾,造成性壓抑。
5、自負心理。有這種心態的中學生,表現出一種過份的高傲、自滿、目中無人,無論什么事情,處處都想高出別人一頭,不懂得虛心,不知道謙讓,光想著自己,從不考慮別人,我行我素,自以為是。有的在學習方面,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嫉妒心強;有的整天陶醉于自己的體育、藝術、甚至長相等方面的某些特長,自以為很了不起,沾沾自喜,不思進取;有的言談舉止總想引起別人注意,同學之間處處想占上風,稍有不隨自己心意時,便使臉色,發脾氣,甚至破口謾罵,動手打架。
6、依附心理。或者叫依賴性心理。往往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或者老一代親人撫養長大的學生中。
7、盲從心理。即盲目崇拜,盲目跟隨。這種心理目前在青少年學生中較為普遍。他們整天耗費大量精力,熱衷于收集這些“崇拜偶像”的各種信息,并刻意模仿,從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唯明星是從,不管得體與否,一概“東施效顰”。還有的不管自己是不是這塊料,一味盲目地試圖從文藝、體育方面尋求出路,找突破口,今天學唱歌,明天學書法,后天又學繪畫,忙忙碌碌。這些人不切合實際、一味地盲目追求,本末倒置,其結果只能是事與愿違,得不償失,既影響了學業,又耽誤了前程。
影響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個部分
第一個因素,就是環境的因素,其中包括家庭因素。小孩子出生到長大,家庭是他成長最重要的一個環境。孩子6歲之前,是兒童心理、人格發展最關鍵的時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如何?包括父母的期望、家庭的結構。我們可以想象,離婚家庭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成長會有一些差異,盡管這些差異不是絕對的。但我們看到,離婚家庭的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相對更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