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社團培訓會發言稿
“心理斷乳期”是學生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青少年隨著身心的成長發育,逐漸從依賴于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開始自己判斷和解決所面臨的新問題,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進程;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成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要相信學生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老師和家長更應鼓勵、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與此同時,老師和家長又不能遷就學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為,以防學生以后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老師和父母。
3、不合群現象。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普遍地存在著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象。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和嬌寵,使得學生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只考慮自己,不為別人著想。眾多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也缺少與其他小伙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機會,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也缺少競爭性,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學校教育中缺乏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是在游戲與文體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為集體榮譽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擇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競賽游戲,賽后分析獲勝和失敗的原因,讓學生知道只要有利于集體利益,即使自己吃虧也是光榮的。
二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愛心、責任心以及合群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要注意這些素質的綜合培養。比如,在學習生活中要讓學生互相幫助;對有困難的同學要有同情心并給予熱情幫助;值日生要負責任。對于孤僻的學生,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學生的疏遠感,使之真正融入團隊之中,然后才有可能進一步培養其團隊精神。
三是要樹立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幫助學生樹立“爭第一”的意識是必要的,這有助于使學生用較高標準要求自己;但同時,也應讓學生明白,在“爭第一”的過程中要使用正當手段,要具有正確的心態,不能走極端。
四是要在各種教育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群、合作精神。在這方面,老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要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班級氣氛和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與合作的品格。
4、如何應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問題。
楊麗娟現象網上炒得很熱。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從這個現象中,我看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這是一個很極端的“偶像崇拜”的例子。撇開楊麗娟個人人格上的問題,僅僅從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這方面,我們要分辨的是“偶像崇拜”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還是不正常的現象呢?老師常常說,你們這群學生只懂得追星,不知道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學習上。當老師傳遞給學生這樣的信息時,孩子更多的感受是你不理解我,我們之間有代溝。前幾年流行“哈韓”、“哈日”,很多父母有這樣一種反饋,會說我的孩子為什么會對韓劇、日劇如此崇拜,他們不能理解。孩子們也不能理解,為什么我們的父母不喜歡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