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班領導講話
昂揚之氣從哪里來?有追求才有昂揚之氣,有責任才有昂揚之氣,有堅韌才有昂揚之氣。毛澤東曾經寫下過這樣的話:“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因為有阻力所以更有動力,昂揚之氣正是在迎難而上、披荊斬棘、百折不撓中鑄就而成。
昂揚之氣是意志力的升華,是先進性的體現,是人生觀的結晶,作為校長、書記、園長,我們是鼓樓教育輝煌的開拓者和創造者,一定要牢固樹立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和發展意識,以“負重攀登,敢為人先”的精神,共同創造鼓樓教育的輝煌。
(1)使命意識。使命這個詞來自拉丁語,它的意思是呼喚。它觸及了工作的實質——向你發出的呼喚,表達了你是誰,你想對世界說什么。鼓樓校長想對世界說什么?“辦最好的學校,帶出最好的隊伍,教出最好的質量,當最好的校長”。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比賽中,最后跑完馬拉松賽跑的一位選手,是來自非洲坦桑尼亞的約翰·亞卡威。他在賽跑中不慎跌倒了,拖著摔傷且流血的腿,一拐一拐地跑著。直到當晚7∶30,約翰才最后一個人跑到終點。這時看臺上只剩下不到1000名觀眾,當他跑完全程的時候,全體觀眾起立為他鼓掌歡呼。有人問他:“為何你不放棄比賽呢?”他回答道:“國家派我由非洲繞行了3000多公里來此參加比賽,不是僅為起跑而已——乃是要完成整個賽程!”。由此可見,強烈的使命感能夠激發個人的無限潛能,創造出令人尊敬的成績。1924年,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詩中表達了他對使命感的理解和重視:“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具有強烈的使命感是校長工作的內在動力,校長沒有使命感就會迷失工作的方向,就會漠視工作的質量,就會泯滅工作的熱情。在鼓樓區這幾年的教育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熱愛教育事業、忠誠于教育事業的好校長、好老師,但是,不可否認,我們也有一部分校長和老師出現了“職業倦怠”,對工作的使命意識不強,創新方法匱乏,靜心研究不夠。表現出暮氣沉沉,精神不振,缺乏爭先創優的意識和奮發有為的干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缺乏清醒認識,缺乏熱情,信心不足,提不起精神;個別人沒有事業追求,作風疲沓,紀律松弛,工作一般化;剛走上領導崗位時雄心壯志,但遇到困難挫折就意志消沉,怨天尤人,缺乏進取心,個別人篤信“少干事,少出事,不干事,不出事,寧可不干事也別出事”,缺乏開拓創新精氣神。區委希望這些同志振作起來,努力從被動干工作向主動創事業轉變,樹立“事靠人為,業靠人創”的事業心、目標感,增強職業的自豪感,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在競爭與發展的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要始終追求“比昨天做得更好”、“比別人做得更好”,營造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爭先氛圍。唯有如此,才能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好校長、好老師,做一名回首往事不覺遺憾的好校長、好老師,做一名勇于創新、敢于探索實踐的好校長、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