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班領導講話
共識是共為的前提,共為是共識之目的。要成為共識,就要弄清這四句話內在聯系,知道“是什么”,才不會誤解、曲解、不解,進而才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F將來自校長們的“博客觀點”整理匯總給大家思考。
第一,關于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學,強調的就是教學的有效性。何為有效?有效就是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做任何一件工作,付出任何一種勞動,都要強調它的有效性,尤其對于教育教學這種具有較強特殊性、具有鮮明職業色彩、充滿專業精神和要求的工作而言,談有效性更為重要。有效教學的前提在于教師,但對有效性的檢驗要從學生入手,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思維、興趣拓展的深度和廣度。簡而言之,有效之“效”,就是學習的效果,是教學雙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請各位校長算一算這道題:“90%90%90%90%90%=?”只有59%,顯然不及格。所以我們提有效教學,不能只滿足班上90%的學生學會了,不能滿足每堂課、每一單元“雙基”知識點, 90%學生掌握了,每一次測試、考試90%學生優良了,至少應達到99.8% ,這樣才能實現“99.8%99.8%99.8%99.8%99.8%”的學生掌握“雙基”知識點,才能達到99%的有效教學鞏固率,提高“綠色接力”成功率和有效率。具體有形標準希望教育局確定領銜之人,盡快出臺。
我們談有效教學,強調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即在有限的、單位的教學時間內,在課堂的空間范圍內,通過師生互動,最終體現為學生學習的成果。我們一直強調,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追求課堂這一特定時間、空間內的教學效率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獲,使教師付出有回報,不做無效勞動,避免微效勞動。我們提出有效教學,有兩方面的現實原因:一是當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無效、低效、失效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后,有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有教學方法、技巧、經驗的問題,也有師德、責任心的問題。課堂的無效、低效、失效,前因是課前的準備不足、不好、不到位,教師對課程標準沒有吃透,對學生總體和一些特殊個體的情況,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認真研究;后果是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學生對“雙基”掌握不好,或者是只有一部分學生掌握了,另一部分學生掉隊了,或者僅僅完成了最基本的教學任務,沒有激發起學生進一步思考研究和課后主動拓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沒有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二是因為課堂主陣地沒有把握好、把握住,從而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更多時間進行重復地,甚至是重新地學習。因此,主課侵占副課,為應付眼前的考試,不顧課時整體性,實行階段性調整的情況時常出現,成了教育界通病、常見病。這種只看眼前,完全不顧教育教學規律的做法,使教師和學生常常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之中,何談“樂其學”呢?加課、補課雖然都是學習,但帶來了“勞動”時間無謂地延長,學生學習興趣因疲勞而減退,無端地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疲勞戰術、題海戰術的大量運用,拖累了學生,拖疲了學生,也拖垮了教師,師生一齊上陣挑燈夜戰,減負成為泡影。學校之間、班級之間、學生個體之間的教學質量、學習效果的競爭,最后不可避免地演變成為拖時間的競爭。學過政治經濟學的同志都知道,在生產中要提高效益有兩個途徑,一是增加勞動時間,二是提高單位勞動時間內的生產效率。連普通的生產過程中,都對增加勞動時間作出各種嚴格,甚至是苛刻的限制,而迫使企業通過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方法創新和科學管理來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效益。那么我們做教育教學工作時,還一味地通過增加課時,打時間戰、打疲勞戰來提高質量,一定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教師產生“厭教”的負面情緒,這種狀況一天不改變,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樂其學”就無法實現。即使一部分學生成績得到了提高,其師生在身體、心理方面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我們抓教育要對學生負責,不但要看眼前,還要看長遠,要盡最大的努力抓牢、抓好課堂主陣地,科學地用好每個40分鐘。40分鐘是有限的,面對一個班級、不同學生以及個體的不同水平、當時的不同狀態,要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掌握“雙基”知識點,并激發出自我求知、求解、求索的動力,這是每個教師必須努力提高,不斷爭取具備的“真功夫”。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決定因素在于教師,有些教師沒有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滿足于以自己的勞動代替學生的勞動,其結果往往是“出力不出功”。建立有效課堂的關鍵在于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空,讓他們享受思想的樂趣;要學會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給學生一些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對手,讓他們自己去競爭;給學生一點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命題,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有效教學是一個系統的研究課題:有效的課程設置、有效的教學管理、有效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內容、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的教學活動、有效的教學評價、有效的教學研究、后勤有效保障、黨組織的有效引領……每一項研究的有效實施都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效果在課堂,功夫在課外;臺上40分鐘,臺下十年功,可能還遠遠不止十年,需要我們的教師終其一生地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到這一點,要有極大的責任心、細心、耐心和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