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員弘揚延安精神發言稿(精選3篇)
基層黨員弘揚延安精神發言稿 篇1
同志指出: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是堅持黨的根本路線、清除“四風”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延安在中國革命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在紅軍長征后期最困難的時侯,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地區為紅軍和中國革命的精英們提供了寶貴的立足點和走向未來的出發點,同時延安時期也是中國革命由弱到強的轉折點。
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新中國的雛形。陜甘寧邊區歷時20xx年多的成功運行,為我黨后期執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邊區政府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置于參議會和人民監督之下,保證政府行為能體現人民的意志和施政的公平與民主;努力加強工作作風建設,倡導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對共產黨員犯法者從重治罪,毫不松懈地進行反腐倡廉斗爭,將根據地政府建設成了舉世公認的廉潔政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邊區人民對政府人員的評價是:只見公仆不見官。
毛澤東同志對陜甘寧邊區精辟概括為“十個沒有”:“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風;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從黨的領導人到一般人員都能夠從嚴要求自己,和群眾同甘苦共患難。毛澤東同志帶頭做到了這一點。
正是因為這“十個沒有”,中國共產黨才贏得了全體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中國革命最艱苦、最關鍵的時期,延安像一座燈塔,為黑暗的舊中國照亮了希望的軌跡;延安是一塊磁石,吸引了大批愛國青年和進步人士義無返顧地奔赴延安;延安像一個熔爐,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鍛造了大批中堅力量和骨干人才;延安是國人的希望,它使許多人在極端困難的形勢下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光明,激勵著人們為最后的勝利而英勇奮斗。
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黨面臨的挑戰大于機遇,風險隨時相伴,考驗異常嚴峻。但也正是在這十三年中,黨中央確立了領導核心,毛澤東思想日益成熟,黨在根據地厲行民主、執政為民,初步積累了執政的經驗,“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并發揚光大,黨和革命事業由弱變強、轉敗為勝。可以說,延安成就了一個政黨的輝煌,開啟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二、延安精神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延安精神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延安精神可以表述為: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培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理想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的精華與結晶,是民族精神的升華,是革命精神的傳承,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它的基本內涵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延安精神是教育黨和人民的寶貴教材。鄧小平同志說:從延安到新中國,我們靠的就是延安作風、延安精神。
黨中央在延安期間與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魚水之情,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從中央的高級領導到普通士兵,和老百姓一樣吃的是小米土豆野菜,住的是土窯洞;毛澤東穿著打補丁的褲子為官兵講課、和楊家嶺的農民交談、周恩來手搖紡車紡線、朱老總坐在地上和士兵們一起打牌、以及被邊區人民稱為“只見公仆不見官”的林伯渠等工作人員拄著拐杖步行調研等畫面,都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戰爭年代,只有贏得人民,才能贏得勝利;當前,只有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當前在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同時,社會上卻流行著一些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不良風氣。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有的人甚至走向了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的泥潭。資料顯示:20xx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增長30%,增幅全球首位,目前是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但很多奢侈品往往是“買者不用,用著不買”,成為行賄受賄的載體。近些年不少官員正是因為戴名表抽名煙等被網民掀下臺的。在這些人身上,早就沒有了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沒有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更沒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和宗旨。
反腐倡廉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一是靠制度,二是靠教育,其中教育一個重要的資源就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教育黨和人民的寶貴教材,也為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我們要始終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使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不渝地關心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而不懈努力!
基層黨員弘揚延安精神發言稿 篇2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黨,也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促進自身成長,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促進中國夢的快速實現。為此我結合自身生活和工作,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
一、 始終堅持艱苦奮斗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內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體現。艱苦奮斗既是一種思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種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面對生活和工作,我們要不怕苦,要積極進取,敢于奮斗、敢于拼搏。中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沒有不繼續艱苦奮斗的理由,即使以后發展起來、富強起來了,我們仍然不能丟掉艱苦奮斗的精神。中國的教育事業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繼續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如果我們沒有這種精神,我們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服務,就很難為教育事業作出貢獻。只要不怕苦、不怕累 ,踏實奮進,才能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二、 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對于我們黨員教師,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切實維護學生利益和學校利益。要盡可能多地深入學生群體,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認真調查研究學情,傾聽學生的心聲,關心學生、幫助學生,使他們不但學到知識、掌握技能,而且盡快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與時俱進就是解放思想,只要與時俱進才能開拓創新,有所發展。我們黨員教師要解放思想,深入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結合自身教學情況,向優秀黨員和教師學習、交流,全面提高自身水平,為祖國培養新時代的棟梁之才。
四、堅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活的靈魂,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無論是堅持艱苦奮斗、與時俱進,還是堅持為人民服務都必須堅持都要靠實事求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黨員、教師只有堅持了實事求是,才能不脫離群眾、不脫離實際,才能把教育真正搞好,才能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五、堅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
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雖然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并不富裕,人均水平還很低。所以依然有必要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黨員要起到帶頭作用,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不要鋪張浪費和超前消費,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長期堅持,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同
時也要教導孩子們勤儉節約,不要隨意浪費紙張,教育他們保護環境、愛護森林。
六、堅持真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批評和自我批評作風、與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必須始終堅持的三大優良作風。批評是為了團結和進步,自我批評是對自己的剖析和反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水平,培養良好的心態,促進自身不斷完善提高。我們要時時刻刻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不論是生活問題還是工作問題,都要用心的反省。只有經常的深入反省,并且不斷改進,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在教學中,也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孩子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只有如此真正、徹底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更加茁壯地成長。
總之,通過這次“弘揚延安精神大討論活動”,我在思想深處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決心從自身做起,從當下做起,真抓實干,改進工作,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基層黨員弘揚延安精神發言稿 篇3
延安精神是我黨在延安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三嚴三實”體現著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確了領導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延安精神在當代的新實踐。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有堅定理想信念作支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的問題。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醫治近些年來我們精神上的“缺鈣”和“軟骨病”問題。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踐行“三嚴三實”的根本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延安精神,踐行“三嚴三實”就要不斷提高辯證思維、系統思維能力,提高把握問題實質、把握矛盾規律的能力,堅決克服干部中普遍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和慢作為問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踐行“三嚴三實”的核心目的。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黨員干部忘記黨的宗旨,非法攫取個人不當利益,陷入腐敗泥潭。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就是要教育黨員干部不忘黨的宗旨,堅持正確的義利觀,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標志,也是“三嚴三實”的根本要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家寶沒有過時,“三嚴三實”中的“嚴”與“實”,無不蘊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四風”中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就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