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 抓好我縣農村工作
2、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線,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近幾年,我們在這方面邁出了較大步伐,方向是正確的,成效是明顯的。但總的看,戰略性結構調整的深度還不夠,水平還不高,還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十分廣闊,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要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繼續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要依靠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把我國精耕細作的傳統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發展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變勞動力“包袱”為財富,讓有限的土地等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發揮出更好的效益。要適應市場抓調整,不斷滿足國內外市場日益增長的優質化、多樣化需求,積極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要突出特色抓調整,做大特色產品,做強特色產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圍繞加工抓調整,建好生產基地,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是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農村經濟組織創新的有效形式,又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帶動力量;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推進農業區域化、專業化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要落實有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民走向市場的依托,是新型的市場競爭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戶找到了龍頭企業,就是找到了市場。要切實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完善企業和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
三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及質量認證體系,推行農產品原產地標記制度,開展農業投入品強制性產品認證試點,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實施重點區域動物疫病應急防治工程,鼓勵鄉村建立畜禽養殖小區。加快實行法定檢驗和商業檢驗分開的制度,對法定檢驗要減少項目并給予財政補貼,對商業檢驗要控制收費標準并加強監管。
四是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要圍繞增強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改革農業科技體制,較大幅度地增加預算內農業科研投入。繼續安排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資金。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試和大面積示范推廣。引導和推動企業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允許各類農業企業和民營農業科技組織申請使用國家有關農業科技的研發、引進和推廣等資金。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國家推廣機構和其他所有制推廣組織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場、科技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建立與農業產業帶相適應的跨區域、專業性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組織。支持農業大中專院校參與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
3、中央文件要求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