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 抓好我縣農村工作
5、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
第一是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積極推進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立法工作。從2004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專門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準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有關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購置農產品運銷設備,財政可適當給予貼息。深化供銷社改革,發揮其帶動農民進入市場的作用。加快發展農產品連鎖、超市、配送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成超市,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逐步把網絡延伸到城市社區。進一步加強產地和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創造條件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有關部門要保證貨源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坑農傷農行為。支持鮮活農產品運銷,在全國建立高效率的綠色通道,各地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改善農產品的流通環境。
第二、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略)
6、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第一繼續增加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各級政府要依法安排并落實對農業和農村的預算支出,嚴格執行預算,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按照統一規劃、明確分工、統籌安排的要求,整合現有各項支農投資,集中財力,突出重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業和農村。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把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工作重點(公共財政農村要與城市同步發展,享受國民待遇),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政策規定。
第二、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業和農村的比例要保持穩定,并逐步提高。適當調整對農業和農村的投資結構,增加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7、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
第一、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按照保障農民權益、控制征地規模的原則,嚴格遵守對非農占地的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明確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權和征用范圍。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標準,改進分配辦法,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并為他們提供社會保障。積極探索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途徑和辦法。
中央一號文件對征地制度改革引人注目。我國法律雖然明確規定只有公益性用地才可由政府征用,但目前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事實上基本沒有區分。其后果至少有三:由于公益性征地的補償標準很低,征地范圍被擴大后,農民在失地之后普遍得不到足夠補償;經營性用地通過政府形式強制征用,破壞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政府變相成為經營主體后,背離了其職能,對土地的管理陷入盲區。因此,無論對于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還是對于政府職能轉變,這次征地制度改革的意義都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