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計劃山東省|
畜牧業,要加快內部結構調整,加大品種改畏推廣的力度,積極實施產業化經營,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畜牧業總體素質,使之成為支撐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到2005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1%提高到40%。繼續抓好生豬生產,重點增加優良“三元雜交”和配套系瘦肉型豬的比重。大力發展食草型、節糧型畜牧業,加快肉牛、肉羊的發展步伐,發展適度規模飼養,努力提高品質和產量。穩定肉雞生產,擴大其它優質禽肉生產,注重發展水禽養殖。控制蛋類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水平,積極推動蛋類加工增值,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效益提高轉變。突出發展奶業,在不斷增加養殖數量的同時,加快品種改良,提高整體產奶水平。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種畜禽生產經營的市場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快調整飼料生產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專用飼料生產,依法加強飼料和善藥行業管理,建立完善飼料質量和善藥殘留檢測體系。加強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完善動物疫情診斷監測系統,有效控制疫病的發生流行。加強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工作,加快制定畜產品衛生管理的配套法規和衛生質量標準,將畜禽產品生產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管理軌道,推進綠色畜禽產品生產。到2005年,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市建設成為無視是動物疫病區。加快膠東半島無規定疫病畜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完善生產加工銷售體系,提高畜禽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沿黃地區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桿資源,積極發展牧草和飼料作物種植,實現草畜同步發展,建成優質高效的沿黃肉牛、肉羊產業帶。充分發揮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和草養畜為主要目標,大力開發草地資源,加快發展肉牛、肉羊和奶業,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優質畜產品和牧草生產出口基地。
水產業,要以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堅持海洋漁業與淡水漁業并舉;開發與保護并重,當前與長遠結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加工水平,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走持續健康發展的路子。海洋漁業要進一步穩定近海捕撈,大力拓展遠洋漁業,采用工程和生物技術,有計劃地培育和保護近海漁業資源,重點發展海水增養殖業,搞好水產品精深加工,逐步實現科學化開發、集坍化經營、產業化生產和系列化服務,建成布局合理、優質高效的海洋漁業生產體系。淡水漁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點發展名優珍稀品種養殖,推動生態漁業工程建設。力爭到"十五"末,把山東境內黃河沿岸建設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效生態漁業經濟帶,東平湖、南四湖和魯中南地區的大中型水庫,要以增殖放流和"三網"養殖為主,實現精養高產。加強水產良種繁育及擴繁技術體系建設,搞好優良屈種的提純復壯及名特新珍稀品種的繁育和更新換代,健全良種推廣服務體系,提高優質良種的覆蓋率。加強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體系建設,重點強化對主要病害的監測預報和防治技術的研究應用。依法加強海洋國土漁業資源和水域的綜合管理,完善淺海灘涂、內陸大水面可持續利用養殖技術體系,嚴格控制水體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以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