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計劃山東省|
4、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適應農業現代化和加入wto的需要,抓緊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農業行業標準和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流程建設,盡快制定和實施種植業、養殖業主導產品的品種標準、產品質量分級專用標準、農藥獸藥殘留安全衛生標準、農產品包裝貯運標識標準。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產品開發、組織生產、規范市場、評價質量、指導消費,在主要行業和重點農產品的生產環節逐步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十五"期間,創建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繼續完善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安全的檢測手段,重點抓好動物疫病監測體系、農作物病蟲害預報防治體系的完善,提高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積極鼓勵和培育農村中介服務組織,促進農村社會化分工,降低農民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要加強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建設,促進電信、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向農村延伸,推動信息技術在農亞和農村經濟領域的應用,實現城鄉信息的互通共享。加強市場信息、技術信息、人才信息的搜集、分析和預測,提高準確性和實用性,正確引導農業生產和經營。
建立新型的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對支農企業進行必要的扶持,確保其健康發展。加強農村基層供銷社的改革力度,強化服務功能,同時,鼓勵其它成份的流通組織參與農業生產資料的經營,實現多渠道流通,確保農業生產和經營的需要。要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管理,規范流通秩序,采取綜合措施,加大對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的"打假"力度,防止坑農、害農事件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