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用人藝術的研究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當代,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的今天,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科技和人才競爭,要建設一個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學、善管理、會經營的優秀人才,要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行政領導必須更新用人觀念,改變思維方式,真正解放思想,徹底從"左"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努力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適應的人才觀念,大膽啟用一代新人,這是擺在每個行政領導面前的重大課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要實現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關鍵是要選用一大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現代科學技術和組織管理能力的人才。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現在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不是四個現代化的路線、方針對不對,而是缺少一大批實現這個路線、方針的人才。……沒有大批的人才,我們的事業就不能成功。……搞四個現代化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與其說是資本不足,不如說是人才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方面人才不足,另一方面現有人才由于使用不當,被大量浪費。所以,科學地、合理地使用好各種人才,是完成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實現21世紀戰略目標的迫切需要。
(三)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用人藝術的優良遺產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歷代的一些有所作為的政治家和有識之士,都很講究領導藝術,注重選拔和使用人才,并重視人才在歷史上的棟梁地位及其所發揮的重大作用,積累了豐富的領導科學經驗。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相繼走上領導崗位,領導科學無論是從理論到實踐都日臻完善,不斷走向成熟。在今天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行政領導干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批判地繼承中國古代政治家的領導科學經驗,吸取現代領導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對于行政領導提高用人藝術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綜觀中國古今領導科學的發展史,值得行政領導者借鑒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關于治國以人才為本的思想
古人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1] 它說明了古代政治家注重用人,人才是創業之本、治國之本的思想。現代偉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也十分重視人才的作用,"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也深刻地說明了這個道理。求賢用才,自古以來皆為杰出的領導者所重視。
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后的一次慶功宴會上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2] 這是劉邦對自己奪取天下成功經驗的總結。其實,劉邦不僅重用"三杰",而且注意把各方面人士,不論出身貴賤,都集中在他的周圍。如蕭何是縣吏,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樊噲是狗屠,韓信是混子,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可謂三教九流,他都量才錄用,各盡其長。所以他謀臣如林,猛將如云,終于成就了統一大業。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人才的得失是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