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用人藝術的研究
第三,用人不疑。古人說:"疑則勿任,任則勿疑。"用人不疑,這是領導者使用人才必須注意的原則。唐太宗說:"但有君疑于臣,則不能上達,欲求盡忠慮,何以得哉?"[7]把這句話推而廣之,用人者疑于被用者,對他辦事不放心,不放手,就不能充分發揮被用的人才的作用。歷史上無數事實證明,在"知人"的基礎上做到疑人則不用,用人則不疑,就能成就大事。
第四,必須懂行。作為領導者,要真正做到慧眼識人才,知人而善任,就必須是內行。孫武說:"不知三軍之權,不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候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8]這段話很有見解。把這種觀點推而廣之,就是不熟悉各行各業的特點和規律,就不可能合理地使用各種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如果主觀武斷,亂加指揮,就會給事業帶來危害。
4.關于新老人才參用的思想
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代表的用人的戰略思想。朱元璋把選人用人看作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大計,不僅提出了"選賢任才,立國之本"[9]的思想,而且提出了破格提拔、老少參用的思想。他說:"朝延懸爵祿以待天下之士。資格者為常流設耳,若有賢才,豈拘常例?"他說這些話后,"一下子就超擢者九十五人"。[10]在談到新老人才交替和參用的問題時,他說:"郡縣官年五十以上者,雖練達政事,而精力既衰。官令有司選民向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資性明敏,有學識才干者,避赴中書,與年老者參用之,待老者休致而少者己熟于事。如此,則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11]時,他對不同年齡者也作了妥善安排:"年六十以上七十以下者,置翰林以備顧問。四十以上六十以下者,于六部及布、按兩司用之。"[12]朱元璋關于新老"參用"的思想和一些規定,正是他用人之道,為政精明的表現,很值得現代行政領導者借鑒和學習。
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毛澤東的老中青三結合的用人藝術,鄧小平的注重培養"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干部,都為我們黨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適應革命、建設和改革需要的領導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隊伍。對于現代行政領導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
江澤民同志在充分發揮老同志積極性的同時,也十分注意青年干部的培養,注意保證革命事業后繼有人,他在《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一文中強調指出:"要把一個穩定的充滿發展活力和生機的中國帶入21世紀,要使我國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以社會主義強國的地位屹立于國際社會,取決于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和長期堅持,歸結到底取決于廣大青年一代及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同時要求:"各級黨委對年輕干部要熱情關心,嚴格要求,敢于把一些重要的、關鍵性的工作壓給他們。"江澤民總書記的這一重要的注重新老人才結合的用人思想,對于我們每個領導干部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 行政領導用人藝術的主要內容
行政領導用人藝術貫穿于整個領導過程和領導活動的各個方面,其內容十分廣泛,現將主要內容概述如下:
(一)授權的藝術
授權是由上級主管或權力者妥授下屬以一定責任與理事權,使下級在其領導、監督下有相應的自主權和行動指揮權。(1)授權的方式。針對工作的重要性、領導者的水平和下屬的工作能力等不同情況,可分別采用以下幾種授權方式:充分授權、不充分授權、彈性授權、制約授權。(2)要選好"受權者"。具有以下特點的人,往往是受權的理想人選:一是大公無私的奉獻者,他們做工作從不討價還價,不計較個人得失;二是不徇私情的忠直者,他們辦事認真,也敢于堅持原則、堅持真理,對錯誤言行也敢于直言;三是勇于創新的開拓者,他們是"實干家",開拓能力、成事能力很強;四是善于團結協作的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協調能力強,善于理順人際關系,凝聚力強;五是善于獨立處理問題的人,他們善于獨立思考,能提出有價值的獨立見解,善于處理復雜棘手的問題;六是某些犯過偶然的、非本質性錯誤并渴求改正機會的人。(3)"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意思是說,將領有指揮才能,國君不要干預將領的行動,保證將領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以求取得戰爭的勝利。在現代行政管理中,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領導者,在用人時應遵循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