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用人藝術的研究
(二)激勵的藝術
所謂激勵,就是領導者遵循人的行為規律,根據激勵理論,運用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手段,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人的行為是受人的思想動機所制約的,而思想動機又來源于人們對社會的需求。美國行為學家馬洛斯提出了人的需要有以下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現實需要。這五種需要是依次排列,逐級提高的。人的需求內容和程度不同,激勵的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側重于物質需求的,宜采用物質方式予以獎勵,對上進心、榮譽感很強的人,則通過正面表揚、發獎狀、授予光榮稱號等方式給以獎勵。領導者必須愛護人才,關心人才,幫助人才。要放手工作,使他們敢于負責,同時又要適當地給以指導,使他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發揮最大的積極性;要給他們以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政治上、理論上和工作能力上不斷提高;對他們錯誤予以正確對待,既要嚴肅批評,又要說服教育,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要關心他們的困難,體貼他們辛苦,對他們的生活予以必要的照顧。鄧小平指出,對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工資級別上可以破格提高。凡是人才,真正行的,要提高他們的物質待遇。對人才的愛護、關心和幫助,一方面能使大批的人才不斷涌現出來,為領導所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另一方面對人才的工作熱情是一種巨大的激勵,能極大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使他們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對人才的激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物質激勵:工資和資金等物質報酬;(2)成就激勵: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就;(3)職務激勵:晉職與職稱晉升;(4)情緒激勵:人際關系和情感。這種激勵方式都僅在某一方面滿足人才的某種需要,而人才的需要則又是多方面的,相互交錯和豐富、具體的,因此必須把各種激勵方式綜合地運用,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在綜合運用這些激勵方式時,領導者還必須考慮到不同人才的不同特點,必須采取靈活多變的政策,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用人不疑,保護人才和支持人才,也是一種強大的激勵手段,因為人被信任,他就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自信心便油然而生。尤其是上級對下級的信任,就是對下級最好的獎賞,它將形成一股促使下級努力工作的強大動力。信任是一種催化劑、助推器,它可以加速蘊藏在身體深處的自信力的爆發,而這種自信力一旦爆發,工作起來就可以達到忘我工作的程度。
(三)揚長避短的藝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選擇人才時不能求全責備,在使用人才時也應如此,要揚長避短,用其所長。
人各有"長"有"短",每個人都有他獨到的優點,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完善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人的長處和短處,優點與缺點,不僅是共生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就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這對行政領導者使用人才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即如何揚長避短,既利用他的長處,又避免他的短處。
一位高明的行政領導者,總是用人先看其長。道理很簡單:人人皆有所長,先看其長,就能充分利用其長,盡量發揮其長。唯有先看長,才能發現誰有干哪件工作的才能和專長,才能不至于埋沒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