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材料
民漢合校于2002年12月中旬成立,共投資1200萬元左右,有階梯教室、多功能廳、兩間標準化微機教室。全校有漢族學生1700多人,蒙古族100多人,維吾爾族400多人,蒙古族學生上漢校的約130余人。教職員工180余人,女性占到56%左右,其中,維吾爾族教師45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6人;蒙古族教師22,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7人。漢族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42人。教師隊伍中正在讀研究生的1人,高中教師中本科以上的占80%以上,初中專科以上的占90%。目前全縣小學教育入學率為99.4%,輟學率1.2%,畢業率97%,普及率96.4%,初中教育入學率為87.2%,鞏固率97.2%,畢業率96%,完成率84.2%,98年博湖教育順利通過自治區“兩基”驗收。與此同時,多年來,博湖教育界自向內地湖北、湖南、江西、黑龍江等洪水災區共捐款16280.5元,看望病人捐款共8720元,慰問病人48人次;慰問貧困戶2戶22人共捐款370元。98年全縣共有22位老師資助貧困戶失學兒童,資助款為1805元,被資助的學生共35名,為縣黨校擴建捐款360元,捐款人數35人。98年全縣教育系統捐款金額共達31358.23元。99年為身患骨髓炎的維吾爾族貧困女學生肉孜古麗捐款8121.47元,看望身患重病的教職工和貧困農牧民捐款7400.40元,包村學校教師捐款3500元,防洪捐款340600元,資助孤兒、輟學生320人,全年共累計捐款金額達369952.87元。為4名患病兒童捐款11132.47元,為72名患病教職工捐款28649.13元,為12名失學兒童捐款4525元,為城市建設捐款294166元,防洪捐款146280.5元。疾病患者捐款14820元,慰問貧困戶4戶共捐款860元,資助學生款總計2010元,資助學生40人。貧困教師及貧困學生愛心捐款26542元。2003年為巴楚_伽師地震災區及貧困學生捐款5280無,為患病教師及學生捐款15061元,共計捐款20341元。近年來累計向災區、貧困教職工、貧困學生等獻愛心活動共捐款585621.6元。
博湖縣原有縣醫院一座,但為了方便少數民族就醫,促進中醫民族醫學業的發展,近年來,博湖縣先后投入90萬元,建成蒙醫院綜合樓,建筑面積達1210平方米,增設了西醫內兒科、外婦科、肛腸科及b超、心電圖、x光檢驗等西醫門診和住院診療業務,使醫療基礎設施、醫療設備、環境條件、專業技術人素質、診療業務水平、服務質量均有大的提高。2004年蒙醫院門診病人達6253人次,住院642人次。由原來建院初期的“七八個人來三兩張床”發展到今天的擁有40個病床,35名民族醫護人員。吸引了大批來自喀什、庫車的病人前來就診。2003年,來自庫車的患者艾爾肯江,因重病在身,經濟十分困難,該院就本著民族團結的原則,將1327元醫療費給予半價減免。同時,博湖縣還在少數民族群眾中積極開展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等工作,進行了健康教育和衛生知識宣傳。認真執行少數民族計劃生育政策,少數民族群眾的優生優育觀念不斷加強。
博湖縣的廣播電視事業過去曾有“一個喇叭全縣聽”的說法,九八年以來,博湖縣加大廣播電視力度,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建成調頻廣播電臺,并實現了村村通,覆蓋率達100%,實行三種語言全天候對中央臺、區臺、州臺進行播出。投入400多萬元,完成農村有線電視網絡建設,使有線電視在全縣22個村進村入戶,用戶達4000多戶,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0%;無線電視覆蓋率達100%;投入30多萬元優化了采編播手段,實現了硬盤自動播出系統和全數字化處理,有線電視節目達32個頻道;目前,全縣廣播電視節目都專設了漢、維、蒙少數民族語言欄目,少數民族群眾都能收聽、收看到本民族的廣播、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