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材料
20多年來,博湖縣“三個文明”一起抓,民族團結形勢越來越好,極大地煥發了各族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共建博湖的奮斗精神,縣委、縣政府不失時機地把這種精神積極引導到物質文明的建設中,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建設和少數民族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50782萬元,同比增長13.6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00萬元;同比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606萬元,同比增長13.5%;農業連續奪取第20個豐收年,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3560元。
回顧多年來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博湖縣的基本經驗是:
一、黨委重視,領導帶頭,精心組織是搞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關鍵。
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堅持不懈地對干部群眾進行祖國統一、民族團結、軍民團結、兵地團結、油地團結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的思想認識是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思想基礎。
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大力發展博湖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積極推進縣域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搞民族團結教育,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保證。
四、全心全意為博湖各族人民大辦好事,是推進民族團結教育不斷深入的有效途徑,不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五、民族團結教育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式上不斷創新,方法上不斷改進,內容上不斷豐富;要著眼于多辦實事,注重實效,使人們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多年的實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抓好民族團結有效地促進了縣城經濟的發展,而經濟建設的發展又為民族團結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說服力,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消除歷史遺留下來的民族差距和經濟文化上的差距,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因此,他們將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三個文明一起抓,為建設一個18個民族共同繁榮進步、文明昌盛的新博湖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