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避稅與反避稅
5.加強橫向相關部門的合作,形成社會反避稅的氣氛。
反避稅涉及到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部門。單靠稅務機關來加強稅收的防避工作是不夠的,要與海關、外貿、金融、保險、商檢、工商、外匯等經濟管理部門以及各類會計、審計、稅務事務所通力協(xié)作。特別是要結合國際貿易中出現(xiàn)的一些爭端和事件,加強和傾銷與反傾銷調查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和信息資料溝通與共享,做好轉讓定價反避稅工作,從各方面堵塞稅收漏洞,維護稅法尊嚴,保護國家利益不受損失。
試論避稅與反避稅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一方面給我國經濟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動了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企業(yè)避稅的問題也日趨嚴重。如何有效防范避稅已成為我國財稅管理的當務之急。為此,本文將就避稅與反避稅,分析避稅的概念、動機、手段以及造成的危害,并著重就轉讓定價避稅與反避稅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和措施,以堵塞漏洞,保障國家利益。
一、避稅概述:
避稅是納稅人充分利用現(xiàn)有稅收優(yōu)惠政策或利用某些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處來安排自己的稅務事宜,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1、避稅的特點:(1)避稅的非違法性。(2)避稅的主體是納稅人。(3)避稅在行為上存在主動性。就是納稅人為了少繳稅收而主動采取了一些行為或措施,采取該行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減輕稅負。(4)、避稅具有主觀故意。
2、避稅與偷稅、稅收籌劃的區(qū)別:
避稅以少交稅的目的,但不違反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偷稅行為是不合法的,應予以處罰。納稅籌劃如果利用稅收相關政策適當,就是避稅行為,如果利用不當,就構成偷稅。
3、避稅產生的原因:
(1)利益的驅動。
(2)稅收管轄權的選擇和運用、稅制要素、征稅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別,造成了稅務的不公平性,給避稅行為提供了便利的外在條件。
(3)稅收法律、法規(guī)本身存在漏洞
(4)各國各地之間為了吸引外來投資,出臺優(yōu)惠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yè)避稅提供了便利條件。
4、避稅產生的后果:
避稅雖然沒有違反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但其危害性卻不能忽視。
(1)、避稅行為直接導致了國家稅收收入的減少。
(2)、侵犯了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立法意圖,使其公正性、嚴肅性受到影響。
(3)、避稅行為的出現(xiàn)對于社會公德及道德造成不良侵害,使誠信納稅受到威脅,造成守法經營在市場競爭上處于不利地位。
二、涉外企業(yè)避稅的主要方式:
企業(yè)避稅的方式多樣,從目前情況歸納,大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稅收的差異性避稅。
2、利用稅法本身存在的漏洞。
3、轉讓定價避稅。
4、資產租賃避稅。
5、避稅地避稅。
6、讓利銷售避稅。
7、運用電子商務避稅。
三、轉讓定價避稅及其形式
雖然目前避稅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最常見的還是轉讓定價方法。它既可以作為國內避稅的手段,又可作為國際避稅的手段。
(1)通過控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轉讓價格來影響關聯(lián)方的成本與利潤。
(2)通過提供貨款利率的高低來影響關聯(lián)方的成本和利潤。
(3)通過勞務供應費用的高低來影響關聯(lián)方的成本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