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獨具特色的金融企業文化
⒊潛移默化性
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便會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通過各種形式,“無孔不入”地滲透到職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業的共同價值觀,激勵企業廣大職工,象無聲的命令,潛移默化地促使職工朝著同一目標前進。
⒋延續性
延續性也稱繼承性。好的企業文化一旦產生,便會世代相傳。特別是企業創始人的價值觀、創業精神,會極大地影響企業文化。企業創始人所創立的企業文化會綿延發展,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容。
(三)企業文化戰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幾十年間,日本在經濟崩潰、滿目瘡痍的困境中奇跡般地崛起,并實現了國民經濟現代化,成為超過英國、法國、原西德,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強國,躋身于世界經濟大國行列。80年代初,大批美國學者、專家開始對日本經濟騰飛的奧秘進行考察、研究。通過考察研究發現,日本企業注重的不僅僅是廠房、機器和設備,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戰中成為廢墟的企業,只要原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還在,這個企業就可以很快地建設起來。許多都有自己明確的信念和價值觀。一些優秀企業的領導人都十分強調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創造一種文化精神,引導員工為企業的興衰而努力工作。可見,日本企業的崛起,除了經濟資源、技術資金、利潤指標以及嚴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夠凝聚企業員工的精神力量,即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理論產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成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論。企業文化能作為一種企業競爭戰略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具體表現在:
⒈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從某種角度講,精神比物質更重要,思想比金錢更重要。日本本田技研公司總經理本田宗一郎說:“思想比金錢更多地主宰著世界。好的思想可以產生錢。當代人的格言應當是:思想比金錢更厲害。”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也說明,單靠物質刺激是不能成功的。一些優秀的企業家都深知精神因素的重要,并能巧妙地利用精神因素去激勵企業員工。
⒉追求社會價值是人的高層次需要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質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不再為溫飽而奔波。資料表明,美國企業的職工,其精神需要和滿足是第一位的,物質要求已經不是首要的。職工想得到這樣一種滿足:工作稱心、效率高、受人尊重、被人承認。
⒊做好人的工作是企業第一位的工作
應該說,企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職工積極性的充分發揮。現代企業正從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轉化,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技術開發為中心轉化。一個企業的技術開發狀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因而,調動人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現代企業的產品結構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并向企業管理提出新的挑戰。新技術、新學科、新產品不斷涌現,不斷向更深的層次發展,促使企業產品形成新的格局,即由大批量、少品種向小批量、多品種發展,產品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發展,產品開發由長周期向短周期發展。由于信息工具的發達、電子計算機的普遍采用,更多的企業采取彈性工作時間,有的工作甚至在家里上班、在家里設計。這些新特點,促使企業的管理工作由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