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中的激勵運用
撂擔子或者人員流失對企業是不利的,直接影響企業人員的穩定。而一個人員不穩定的企業不可能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終將在競爭中敗北。因為,人員的過快流失,意味著企業組織的學習曲線屢屢被打斷,沒有持續的上升。換言之,經驗作為一種企業的無形資產都將隨著人員的流失而流失,難以積累起來,形不成穩固的核心能力。
因此,激勵也是一柄雙刃利劍,既可以是很好的工具,也可能傷及自身。這樣想著,我還不由地想起我國某著名公司的一件事。該公司出巨資聘請了一家國際著名的咨詢機構為其發展出謀劃策,于是后者為該公司提供了一攬子的建議。其中之一是對每個季度中評比后三名的部門經理調換工作崗位。
可以說,上面的建議未嘗不是個好主意,也未嘗不是個"餿"主意。因為它確實可以很有效地激勵那些部門經理們,但也可能導致企業人事的混亂。試想,如果一個部門因為市場或行業的因素而業績難有起色,部門經理屢屢"中標",那種每季一換的情形對企業意味著什么呢?
而且,如果朝不保夕,必然導致短期行為,"機會主義行為"也將更為猖獗。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約束,類似于國有企業屢見的"59歲現象"時時都可能發生,而且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使人做出更加冒險的行為。那么,這樣的企業又怎么可能具有長期的發展潛力呢?
企業需要激勵,但不能過度,不要導致人員的過分流動,導致短期行為和"機會主義"行為的泛濫。這樣企業才能有發展的后勁。
如何實現有效的激勵
現代企業在充分考慮物質激勵的基礎上,也普遍考慮精神激勵,即如何滿足員工更高層次的需求。
在過去的幾年中, 企業爭相提升對員工的激勵手段,以吸引和留住他們。最頻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斷的加薪和股票期權。實際上,人才想要得到的僅僅是"錢"嗎?答案顯然有些牽強。除了有競爭力的薪酬外,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晉升培訓機會和可信賴的領導應該成為企業必有的激勵手段。 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企業為員工提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機會,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術領先性,另一方面員工也得到了鍛煉,公司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強。
晉升培訓機會:企業可以向員工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或更多的培訓,使員工不斷充實可以向更高層次發展。為員工們提供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諸如部門崗位輪換、靈活的工作任務和"拜師學藝"等方式。
可信賴的領導。員工們通常希望在他們信賴的領導手下工作。什么樣的領導是可以信賴的呢?可信賴的領導應是具備技術背景又超脫于技術之外的管理者。他應當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像員工的"教練"和"導師"一樣,在企業內部倡導鼓勵冒險和創新的氛圍和企業文化。
靈活性和信任感。 企業員工希望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地點。只要他們能完成公司的任務,公司應給予他們這個自由。企業應充分信任他的員工不需要在經理的監視下也能按時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個人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