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外果皮研究利用現狀與展望
回顧30年農廣校的辦學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辦學思路經歷了從開始的為農村基層干部、農業推廣人員服務到現在的直接為培養職業農民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重大轉變過程。農廣校這一辦學思路的轉變,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XX年開始,杭州農廣校招生數量的上升即可得到證明,XX年以后招生數量明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 辦學思路轉變帶來的成效
回顧農廣校走過的30年歷程,辦學思路的轉變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1 明確了發展方向增添了發展動力辦學思路轉變,使農廣校真正履行了為農服務的宗旨和培養職業農民的職責,使農廣校的工作與農業適用技術的傳播、農民收入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切人了各級政府“三農”工作的主題,成為農業部門的得力助手和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農廣校的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受到鄉鎮基層的強力支持和農民的真誠歡迎,使農廣校的教育資源得以重組,辦學力量得到充實,農廣校整體得到提升。杭州市農廣校原先掛靠在市農業局科教處,無場地、無編制、無經費。XX年,杭州市農業局黨委研究決定,杭州市農廣校與杭州市農機化技術學校合并,使農廣校成為擁有3o名編制,6000m 校舍,200萬元固定資產,250萬元左右農民教育專項資金的綜合性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學校。目前,一個設施齊全的新校區已經列入杭州市重點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中。近年來蕭山區分校、余杭區分校、富陽市分校、桐廬縣分校等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和加強。
2.2 強化了服務手段拓寬了服務內容辦學思路的轉變,農廣校不再只是舉辦中專學歷教育,與浙江大學聯合舉辦農業高等遠程教育,培養高層次農業適用人才;積極開展非學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成為培養職業農民的主要力量。為了切合農民的實際,農廣校把學歷教育直接辦學到田頭和農戶家里(遠程教育),還深入鄉鎮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學,為農民系統學習科技知識和提高生產技能服務;非學歷教育和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開展,日益成為農民接受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并成為農民致富和農村富裕勞力轉移的重要途徑。
2.3 推動了農廣校體系建設以前農廣校直接為農服務性不強,辦學路子越走越窄,杭州市8所農廣校能夠正常招生維持正常教學的只有2~3所,其余的學校只能斷斷續續辦學,有的甚至長期不招生,處于停止和半停止辦學狀態。由于辦學思路的轉變,為農廣校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從XX年開始,所有的分校均正常辦學,在校學生人數和接受短期培訓的農民人數屢創新高。
3 辦學思路轉變的總結與思考
辦學思路的轉變使農廣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筆者對此作了一些總結和思考。
3.1 農民歡迎送教下鄉,將農業科技培訓和職業教育直接送到農民家門口杭州農廣校在近幾年農民科技培訓實踐中,辦過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對農民培訓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明確培訓主題(單項技術),縮短培訓周期(一天或半天),直接辦到鄉村(或農民合作社)。這樣的培訓針對性強,結合農時又不誤農時,農民學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益,深受農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