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核算
、 已提足折舊的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②按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這明確告訴我們,只要是公路客運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固定資產,不管它處于何種狀態:在用、不需用、停用、未使用,都會發生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都要計提折舊。因此,公路客運企業除以下情況外,所有固定資產都應計提折舊。
① 已提足折舊,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所謂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應提的折舊總額,應提的折舊總額為固定資產原價減去預計殘值加上預計清理費用后的余額;②未提足折舊而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③按照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④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企業在具體計提折舊時,應按月計提折舊,并根據用途分別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費用。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
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第二十條: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選擇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固定資產的可折舊金額均衡地分攤于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內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假定固定資產的可折舊金額是依使用年限均勻損耗。
工作量法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這種方法假定固定資產在使用年限內依工作量均勻損耗。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同屬直線法,平均計算折舊,具有簡單明了,計算容易的優點。但年限平均法的缺點是:①忽視了固定資產使用程度與折舊額之間的關系;②造成固定資產各期負擔的使用成本事實上的不均衡;工作量法的缺點是①忽視了停用期間固定資產的自然損耗;②在實際工作中準確預計固定資產在其使用期限內的總工作量是十分困難的。
雙倍余額遞減法又稱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計提折舊,后期則少計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和雙倍的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金額的方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值后的凈額為基數,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合計,其特點是:計算折舊的基數是固定不變,折舊率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確定,各年折舊率呈遞減趨勢,依此計算的折舊額也呈遞減趨勢。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都是加速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則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具有幾方面的優點:①體現了固定資產的效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這一趨勢。②有利于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總額的相對均衡。③由于早期多計提折舊而推遲了應交納的企業所得稅,相當于政府給企業提供了若干期的無息貸款,使企業得到一定的財務利益。
《企業會計制度》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并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同時,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送有關各方備案,并備置于企業所在地,以供投資者等有關各方查詢。筆者認為,公路客運企業應根據這一規定,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