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委2013年工作總結和2014年工作思路
(三)堅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整頓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全國率先出臺十二條貫徹實施意見,在國家留給地方的政策空間中,執行了最嚴格的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資投機住房需求,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勢頭。由于政策出臺及時有力,房地產市場調控取得明顯成效:多次購房比重持續回落,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新建住房價格指數同比漲幅連續7個月回落,房地產市場供求平衡,價格基本穩定。一是堅持做足保障,調整房地產供應結構。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的大幅增加,在解決群眾住房困難的同時,優化了住房市場供應結構,對于穩定房價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嚴格落實差別化的稅收信貸政策,率先出臺“限購令”,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全面停止發放第三套房貸,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在全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三是深入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頓,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囤積房源、捂盤惜售、惡意炒作、哄抬房價、內部認購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執法機構,充實執法力量,扭轉了過去房地產市場執法薄弱的被動局面。全市累計開展房地產執法檢查2.7萬項次,同比增加1.1倍,實施行政處罰1984起,同比增加77%,執法力度、頻次均創歷史之最。四是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出臺了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保證預售款專款專用。加強商品房預售方案管理,規范了預售行為。嚴格經紀機構信息公示管理,規范了租賃代理操作流程。
(四)推動創新工程,完善監管和服務體系,提升行業管理水平
一是抓好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強化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組織對全市5579個項目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查出的各類問題全部進行了整改,整改率達到100%。創新質量管理體制機制,推行預驗收、工地開放日、第三方檢測制度。建立工程檢測動態監管平臺,加強質量檢測機構的管理,嚴肅查處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把建材供應作為保證質量的重要環節,建立鋼筋、混凝土等主要建材供應商名錄,實行建材供應商質量責任可追溯。進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面推行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深入開展執法檢查和專項整治,全市累計組織執法檢查6.1萬項次,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市全年發生安全生產死亡事故28起,死亡34人,基本保持了XX年以來的整體下降態勢。西城、門頭溝、房山、昌平、平谷、延慶等6個區縣實現“零死亡”目標。
二是加強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強化資質審批管理和批后監管,建立企業資質動態核查機制,將全市所有建筑業企業資質和執業人員資格全部納入動態監管系統,對違法違規企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清理了204家企業,對222家企業責令整改,限制投標資格。全面推行計算機輔助評標,對全市近2900名評標專家進行了電子評標培訓,1195個項目通過計算機系統輔助評標,有效提升了評標質量。落實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雙公開”要求,全面落實建筑市場信息公開工作,在全國率先公開了合同備案、合同履約信息,為社會選擇和監督企業創造了條件。抓好工程合同和勞務合同履約管理,完善工程保證擔保和公證制度,建立綜合執法機制,開展了施工現場合同履約專項執法,2012年協調處理的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數量比上年下降了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