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大蘭天風談攻辯
隨后在二辯的對抗上,終于等到賈子年師兄和李小宇的對決。賈子年師兄充分體現出文院的風格來,作風依然激情澎湃,語言仍舊鏗鏘有力,句句是真字字在理,遺憾的是他沒控制好時間,三個點最后的時間分布大概是1.5+1+0.5,這對他的分數判定會有很大影響。大家可能在電視劇中看過法庭辯論,看上去是非常激烈的,思維敏捷言辭犀利,其實在真實的生活中,法庭辯論就是讀稿子,語調像機器人般很慢很硬,但是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法官聽到每個字每句話,也方便書記員記錄。同樣,在辯論中,由于評委的年齡基本上都在四十歲往上,聽覺和思維都不再如年輕時候,因此辯手不能光注重自己在場上的表現效果,同時還應兼顧評委接收訊息的能力。所以,盡管我們都覺得賈子年師兄的反駁效果很好,讓人感覺到非常激動,但在分數上他卻沒能贏過李小宇,關鍵因素就在于李小宇的稿子盡管沒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他卻一改往日激昂澎湃的風格,用一種很樸實的風格,把他的稿子單純而清晰地背出來,讓評委聽清楚他要講的道理。最終在論的環節中,信管略占上風,原因就在于他們選取正確的風格和節奏,從而在戰略上獲得先機。
當年采用的攻辯賽制是一對二,每名辯手都有回答攻辯的任務,我認為這不是在考驗辯手之間的配合,而是在考驗攻辯方挑選被攻辯人的技巧。以這場比賽為例,文院作為攻辯方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對付李小宇和劉宇凡,是把這兩個人同時點起來還是分開點起來。如果同時點起來,在這一輪攻辯中就設計些沒什么明確意義的問題,讓這兩個強人沒什么發揮的空間,然后在下一輪攻辯中上殺手锏,欺負另外兩個實力較弱的。如果是分開點起來,文院采取的也正是這一種辦法,比如說陳杰挑選的是徐晏和劉宇凡,他就應該把關鍵性問題拋給徐晏,而把過渡性問題留給劉宇凡。實戰之中,攻辯問題是圍繞浪費在餐桌上的六百億元糧食這個數據展開的,看得出徐晏的狀態確實不太好,愣是把六百億元說成是六百億噸,后來大家做過相應的測算,發現全世界年產糧食可能都還不到三十億噸,信管隨便放個衛星就解決掉全世界幾十年的口糧問題。如果陳杰的心算能力和相關知識足夠猛,絕對能夠在這里讓信管死得很難看,可惜他數學看來也確實不太好,于是乎雙方就開始糾纏這個數據,這個時候陳杰應該注意,一定要死死掐著徐晏來問,千萬不要不指定由哪位辯手來回答問題?上У氖牵麤]有注意這個細節,結果劉宇凡適時接過這個擔子,下面這個問答足以見證劉大人的強硬和心理素質。
陳杰:對方辯友,我方給出的數據明明是六百億元,不知道您方這個六百億噸是哪里來的。
劉宇凡:對啊,對方辯友,您方講的是六百億元,我方談的是六百億噸,這之間并不矛盾啊,還是在生產領域的浪費更為嚴重嘛。
陳杰:對方辯友您說的這個數據是不是太巧合呢?我方的數據是來自人民日報年月日第四版,不知道您方的數據來自哪里呢?
劉宇凡:我方的數據來自人民日報年月日第八版海外版,我們看到……
這個說得好聽一點,叫做心理素質過硬,不好聽一點就叫厚顏無恥。不管怎么說,文院本來就沒找到幾個好例子,最后還被信管用這樣的方法給解決掉,士氣肯定是大受影響。而信管則順勢抓住戰機,陳思思的攻辯并沒什么特別的,就是從宏觀層面上不停扔數據,從水資源到電力再到煤炭,全部都是生產領域的浪費更為嚴重,所占比例全都在90%以上。文院回答的情況也很糟糕,徐冶瓊依然是慢條斯理抑揚頓挫的風格,估計她也明白這些問題不好回答,所以想用這種辦法盡可能多耗點時間,但是她慢得實在太過分,30秒的回答時間她居然能搞出兩次超時來,這肯定給評委非常不好的印象。前面我講過,這種題目就是需要語音語調越干脆越直接越好,結果文院愣是把比賽當成詩詞朗誦會來對待,尤其是在對辯環節,本來就是要你來我往非常激烈,這個時候要還是不緊不慢的作風,觀眾都恨不得要造反。
許多不利的因素開始堆積,而真正的致命殺招,則是來自劉宇凡的攻辯三分鐘。前面陳思思的攻辯,很多人興許都覺得沒什么技術含量,無非就是數據的地毯式轟炸,而劉宇凡則是從水泥這個具體領域中出發的。他的問題結構是:水泥每年的浪費有多么嚴重;這樣的浪費只在生產領域中出現,消費節約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像水泥這種只在生產領域中發生的浪費,還有多少多少種,消費節約又該怎么辦;如果在這些領域中搞好生產節約,可以產生多么大的效果。從提出問題到質問對方,再到解決問題回歸本方,起承轉合非常嚴密,推進過程也恰到好處?梢哉f,劉宇凡在問題設計的節奏上,已經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這套攻辯問題,幾乎不需要什么強推技巧,照著問題問下去就能輕松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