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在環境信息化工作會議講話
(四)深入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的時機成熟,條件具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環境保護擺上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推進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等一系列嶄新的理念,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環境保護的戰略定位,給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環境信息化建設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經過多年的努力,環境信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發展規劃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先后制定了、環境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等文件;二是組織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基本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環境信息機構;三是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有較大的發展,已經初步建成涵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環境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保局和五個計劃單列市的環保局,廣域網絡性,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區環保廳和多數地級市環保局都已建立門戶網站和局域網辦公系統;四是環境管理業務應用系統形成一定的規模,組織開發了環評質量的監測、污染源的監控、環境應急管理、排污收費、污染投訴、建設項目的審批、核與輻射管理等一批業務應用系統。
所有這一切為深入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創造了有力條件,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環境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一些部門和地方的領導不夠重視,環境信息化工作還存在著邊緣化的傾向,工作機制不順,統籌協調不夠,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突出,數據資源不能共享,基礎能力薄弱,網絡覆蓋面不足,傳輸能力偏低,機構隊伍不夠健全,全國還有三分之二的市級環保局、環保部門沒有信息中心,整個系統的人員不足千人,對這些問題必須立足現有基礎,創造條件,盡快加以解決。
二,進一步明確環境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定位和目標任務。
環境信息化建設要始終緊緊圍繞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服務和推動環保事業的科學化發展,為環保優化經濟增長、改善民生提供更好的平臺。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環境保護的中心工作,實施信息強環保的戰略,加快推進信息化與環境保護業務工作相融合,以信息網絡設施和能力建設為基礎,以環境保護電子政務和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以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和應用效能為核心,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規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全面整合、廣泛共享和充分運用環境信息資源,提升環境保護監管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構建先進完備的數字環保體系,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提供堅實的保障。
環境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建立適應新時期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的環境信息化管理體制,形成合理順暢的工作機制,環境信息網絡覆蓋全國,環境信息基礎設施整體完善,環境信息化與環境業務緊密融合,重點核心業務全面信息化,環境信息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廣泛共享,環境信息服務覆蓋環保業務的全流程,實現環境業務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資源化、信息服務規范化,基本構建數字環保的體系。
要實現上述目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緊緊圍繞實現環境信息化的四個轉變,著力強化“三種能力”,完善“三個體系”,抓好“一個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