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手法在麥田守望者中的應用
《麥田守望者》一書為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代表作,同時這部作品也誕生于其創作的頂峰時期。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象征手法在麥田守望者中的應用。
這部小說出版之后,就立即引起了眾多美國青少年的喜愛。所有的人都被小說主人公霍爾頓這個頭戴鴨舌帽、滿嘴臟話但心地善良的男孩所吸引,由于這一作品的出版,塞林格也一直被當作是美國戰后的代言人。作為當代美國文學史中的一個反英雄形象,霍爾頓同時也是最早被“擊垮”的代言人,在后期的各種文學評論中,霍爾頓也被冠之以“憤青”的帽子。但是,在筆者看來,《麥田守望者》這一小說能夠在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美國文壇上占據一席之地,小說的寫作技巧是不容我們忽視的重要方面。在這一小說中大量運用了象征性的寫作手法,從而使讀者可以更加貼近小說主題,貼近小說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控訴了成人世界
在二戰之后,美國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戰爭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破壞,更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在這樣的壓力以及環境影響下,人們的恐懼感與日俱增,就連美國的青少年也難以逃脫戰爭的魔爪,變成了一批“垮下去的人”,但是實際上他們并沒有完全垮下去,而是扛起光復美國的重任,對這個虛偽外表下的美國社會進行訓斥。
在《麥田守望者》出版之前,美國的文學作品總是將童年蒙上一層理想的面紗,在人們眼中,孩提時代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代。但是在《麥田守望者》中,作者使孩提時代的成長披上了悲觀主義的外衣。雖然霍爾頓的家庭十分富裕,但是在他看來,未來并不是平坦的康莊大道,而是崎嶇不平的。他對成人世界中的虛偽不屑一顧;他強烈地感受到孤獨以及彷徨,并且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陌生。他也代表了在二戰之后精神世界飽受重創的青少年。但從這一方面來看,在他的嘴里卻總不是“不干不凈”,他是在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成人社會的不滿。
在這一作品中,作者利用巧妙的象征性手法勾勒出一片麥田和一座陡峭的懸崖,隱含著霍爾頓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可以保護其他孩子墜入懸崖的麥田守望者,具有極為深刻的含義。但是,從小說整體來進行分析的話,這部小說本身就是一個象征。這一隱含意義出現在小說的第16章,一個小孩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唱著《你要是在麥田中遇到了我》時,主人公霍爾頓的臉上露出了非常羨慕的神情;在小說的第22章,當霍爾頓的妹妹菲比問到他最喜歡的事情時,他又一次想起了《你要是在麥田中遇到了我》:“不管發生了什么,在我的想象中,總是有一群小朋友在一塊很大的麥田中做游戲、這里有幾千甚至幾萬個小孩,但是附近卻沒有一個成年人,我是說,除了我之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16歲的主人公霍爾頓非常排斥生活在成人世界,他一生的夢想就是要成為麥田里的守望者,保護在麥田中玩耍的小孩,免得其跌落懸崖。從這一闡述中我們可以充分發現,麥田在文中所代表的象征意義非常明顯。其中麥田就是童年,是孩子可以盡情玩耍的地方,同時在作者眼中也是一個純真的世界,當孩子們盡情地玩耍在麥田中時,有時因高高的麥子會遮住他們的視線,在麥田中失去了方向。從霍爾頓的角度進行分析,孩子的世界中充滿了善良和純真,但是成人的世界卻是虛偽、骯臟的,他心中的理想就是在孩子們接近懸崖邊緣的時候,努力拉住他們,使他們不會掉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