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稅務局稅收的發展工作方案
挑戰:“*”時期,*地稅工作也將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改革攻堅和自主創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各方面,對稅收工作提出了不少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二是世界經濟發展還有不少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國民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這對稅收工作的發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三是從稅收職能作用來看,盡管組織收入的職能大大強化,但調控經濟和調節收入的功能仍然比較弱,尤其是地方稅制改革滯后,地方稅收體系不健全,地方稅收在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職能作用還非常有限。四是“*”時期,國家深化稅制改革、增值稅轉型,將使地方稅出現相對萎縮。五是目前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導致稅收與稅源背離的現象,難以在短期內得到合理解決。六是從稅收法制進程來看,我國稅收法治化程度還比較低,依法誠信納稅意識同西方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加強整個稅收法治環境建設的任務很重。七是從*地稅自身建設來看,辦公樓建設、計算機配備等“硬件”得到大大改善,但是隨著納稅人素質的提高,綜合人員素質、稅收管理水平及計算機網絡應用分析等“軟件”方面尚須提高。
(二)“*”時期*地稅發展的總體要求
“*”時期*地稅發展與改革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對稅收工作的各項要求,堅持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稅務工作宗旨,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和內部管理改革,強化科學管理,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做出積極貢獻。
(三)“*”時期*地稅發展的主要目標
1.地方稅收收入。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穩定較快增長,實現*地方稅收收入穩定增長;確保*地方稅收收入增長與*國民經濟發展基本相適應,逐步提高地方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地方稅收收入繼續保持較快的、略高于gdp的增長速度。今后五年*地稅總收入(含所有稅費)年均增長15%以上,即 *年*地稅總收入應達350億元左右。
2.依法治稅與稅收法制建設。深入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堅持把依法治稅作為稅收工作的靈魂貫穿始終。規范稅收執法,堅持組織收入原則,認真執行稅收實體法和以稅收征管法為主的稅收程序法,貫徹行政許可法,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強化稅收執法監督,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嚴格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加大涉稅違法案件查處力度,進一步搞好稅收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工作。構建新型的征納關系,稅務機關依法征稅,文明執法,納稅人自覺依法納稅。地稅干部的執法行為更加規范,執法水平明顯提高。完備的司法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3.稅收征管與征管改革。一是稅收征管改革要有新成果.通過深化稅收改革,落實各項稅收政策,使稅收制度、征管體制和內部管理機制逐步完善,稅收調節經濟和調節分配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完善稅收征管體制,優化業務流程,健全崗位責任體系,搞好協調配合。全面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全面加強稅源監控。大力推進稅務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服務,提高效率。加強和完善各稅種的管理辦法,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建立健全基礎管理扎實、征管手段先進、稅收監控嚴密、執法規范,服務優質高效的現代稅收征管體系。二是稅源監控能力要有新提高。建立健全稅源監控的相關制度,使稅源監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提高稅源監控的深度。明確確定自治區、市、縣(區)的稅源監控目標。完善稅源監控手段,提高稅源監控水平。三是稅收信息化建設要有新進展。建設*地稅系統安全、穩定和通暢的計算機廣域網絡。建立*統一的稅務管理信息網絡、信息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功能覆蓋各級地稅機關的行政管理、稅收業務、決策支持、外部信息應用等所有職能的功能齊全、協調、高效、信息共享、監控嚴密、安全穩定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完成*統一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推廣應用,實現全系統基礎業務數據的集中存儲和處理。
4.地稅干部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地稅系統干部隊伍建設,廣大地稅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明顯提升,地稅部門形象有新的改善。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建設,提高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大力實施人才興稅戰略,以能力建設為主線,改革完善干部教育培訓辦法,努力構建多層次、規范化、高標準的教育培訓工作體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地稅文化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符合稅收工作實際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