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編纂的幾個基本問題
新方志各專業志都有適量的圖。如地理志應有疆域政區圖、山川圖、交通圖、氣候圖、土壤圖、物產圖、礦產圖、水文圖、降水圖和各種圖片。文物志應有關于名勝古跡和各種文物的照片、圖畫、拓片等。圖不單獨立卷,疆域政區圖列于卷首,其他圖根據內容,插入有關章節或集中編排。新方志要恰當地運用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插圖要精選,數量要少而精,圖要與志書的內容密切相關,說明文字要準確,能起到“圖以明文”的效果。插圖的位置要適當,如系某一史料的附件或某一方面內容的反映,圖應置于同類文字之間或之后。若為反映全地區面貌的地形圖、行政區劃圖等,則應方之志書之首。有的志書將所有圖片全都集中于書首,那就顯得生硬呆板,其效果也不好。圖片的繪制要有特色,采用的照片從拍攝位置分,有地面照片、航空照片和衛星照片等。
圖的編制一般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即確定制圖內容,列出制圖提綱,搜集制圖資料,選擇圖的形式,確定制圖的比例,繪制圖形的底版,然后確定圖在書中的分布位置。所制圖要形式多樣,圖面整潔,美觀大方。
(6)表。民國以前的志書對表的采用,多局限于沿革、人物或年表之類。到民國時,表體記事內容有了新的擴展。不僅增加了各類統計圖表,而且強調直屬各門類都應注意對表體的采用,反映了近代統計學科的發展對方志編纂的影響。志書中常見的表體有:年表、人物表、物產表、著作表、統計表。表體的特點是:概括簡明,提綱攜領、眉目清晰。表的使用,具有文字不能詳盡表達的功能。第一,各種形式的表在志書中的依次排比,可增強科學性和資料性,為總結經驗、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提供資料和依據;第二,表的恰當運用,能使志書某些內容化繁為簡、節省文字;第三,在志書的經濟諸編中運用表的形式,更能起到以類系事的作用。表的運用,新方志多見于制作沿革表、歷屆領導人員表及各類人物表,各類經濟、文化事業統計表、一覽表、分析表、升降表、對比表等。表的制作,為能準確反映事物的量變,必須符合這樣的要求,即表的式樣一定要科學精致,簡單明了;表體要有縱橫標目,內容準確無誤,防止差錯遺漏和資料不實。
。7)錄。錄是指附錄,指志尾附載的有輯錄價值的資料或文獻。附錄是志書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附錄能幫助加深理解正文,便于查考,增加志書的使用價值。設置附錄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資料,以起到存史的作用。
3.方志的文體
志書有自己特定的文體。它不同于文藝文體,不同于議論文體,不同于公文文體,不同于科教文體,也不同于新聞文體,和一般歷史著述即所謂的史體也有某些差異。
(1)區別于文藝文體
文藝作品允許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虛構故事和人物,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人物刻劃和景物描寫,同時要用襯托、渲染、夸張、想象等多種文藝表現手法,塑造各種藝術形象。
方志記述的是歷史事實和現狀,以及事物的發展過程,它以真實為生命,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的虛構和些許的虛假,也不允許有所謂“合理想象”。它要求實事求是,秉筆直書,真實地、客觀地記述事物,對所記載的內容要經得起時代和歷史的考驗。方志不采用文學描寫手法。